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2章 股东代表诉讼法律制度的概述第16-22页
    2.1 股东代表诉讼的概念第16-17页
    2.2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特征第17-18页
    2.3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功能第18-20页
        2.3.1 预防功能第18-19页
        2.3.2 救济功能第19-20页
        2.3.3 完善功能第20页
    2.4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第20-22页
        2.4.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实体法基础——股东权理论第20-21页
        2.4.2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程序法基础——程序当事人理论第21-22页
第3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2-31页
    3.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现状第22-24页
        3.1.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2-23页
        3.1.2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司法现状第23-24页
    3.2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4-31页
        3.2.1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规定不完善第25-26页
        3.2.2 股东代表诉讼参与人资格不明确第26-27页
        3.2.3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适用条件不规范第27-29页
        3.2.4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相关配套机制不完善第29-31页
第4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域外考察与借鉴第31-36页
    4.1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域外考察第31-33页
        4.1.1 英国股东代表诉讼诉讼制度考察第31-32页
        4.1.2 美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考察第32-33页
    4.2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考察第33-34页
        4.2.1 德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考察第33页
        4.2.2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考察第33-34页
    4.3 域外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我国的借鉴第34-36页
第5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径第36-44页
    5.1 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规定第36-38页
        5.1.1 明确董事或监事共同侵权的救济措施第36页
        5.1.2 完善前置程序的核心内容第36-37页
        5.1.3 前置程序的豁免情形第37-38页
    5.2 明确股东代表诉讼参与人的资格第38-40页
        5.2.1 明确原告资格第38-39页
        5.2.2 明确被告资格第39页
        5.2.3 明确公司地位第39-40页
    5.3 规范股东代表诉讼适用条件第40-41页
        5.3.1 明确股东代表诉讼实质条件及具体认定第40页
        5.3.2 确定“内部救济”衡量标准第40-41页
        5.3.3 科学、合理认定“紧急情况”第41页
    5.4 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配套机制第41-44页
        5.4.1 明确股东代表诉讼的管辖第42页
        5.4.2 确定诉讼费用的承担第42-43页
        5.4.3 完善诉讼费用的担保第43页
        5.4.4 确保诉讼判决、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司法适用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法官责任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