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精神损害赔偿在刑事案件中适用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8页
第2章 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概说第8-22页
    2.1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性质第8-11页
        2.1.1 精神损害的定义第8-9页
        2.1.2 精神损害的特点第9-10页
        2.1.3 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第10-11页
    2.2 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概况第11-17页
        2.2.1 国外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概况第11-15页
        2.2.2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轨迹第15-17页
    2.3 我国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思想探析第17-22页
        2.3.1 现行立法理论基础第17-19页
        2.3.2 对立法思想的批判第19-22页
第3章 我国应当在刑事案件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第22-30页
    3.1 在刑事案件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分析第22-26页
        3.1.1 协调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维护法律体系的完整统一第22页
        3.1.2 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需要第22-23页
        3.1.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本质及其价值要求第23页
        3.1.4 防止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促进司法公平第23-24页
        3.1.5 私法意思自治原则的要求第24页
        3.1.6 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权第24-25页
        3.1.7 打击犯罪第25-26页
        3.1.8 公平正义原则的要求第26页
    3.2 在刑事案件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分析第26-30页
        3.2.1 我国现有立法中不乏支持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条款第26-28页
        3.2.2 司法实践中已经具备实施条件第28页
        3.2.3 国际立法和实践的通用做法,有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可以借鉴第28-30页
第4章 在刑事案件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建议第30-44页
    4.1 在刑事案件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第30-32页
        4.1.1 充分保护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原则第30-31页
        4.1.2 公平原则第31-32页
        4.1.3 补偿为主、抚慰为辅原则第32页
    4.2 在刑事案件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则第32-44页
        4.2.1 明确适用范围第32-34页
        4.2.2 明确认定责任的要件第34-35页
        4.2.3 权利主体范围第35-36页
        4.2.4 赔偿义务人第36-37页
        4.2.5 请求赔偿的程序选择第37-38页
        4.2.6 赔偿金额的确定第38-41页
        4.2.7 精神损害赔偿与刑罚的关系第41-44页
第5章 结语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善我国抵押物转让制度的思考
下一篇:论流动人口权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