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概述 | 第11-29页 |
1.1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界定 | 第11-20页 |
1.1.1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内涵 | 第11-15页 |
1.1.2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外延 | 第15-16页 |
1.1.3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对象的类型化分析 | 第16-18页 |
1.1.4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特征 | 第18-20页 |
1.2 宪法基础 | 第20-23页 |
1.3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价值 | 第23-24页 |
1.4 加强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必要性 | 第24-29页 |
1.4.1 现有机制未能发挥应有实效 | 第24-27页 |
1.4.2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现实困境 | 第27-29页 |
第2章 西方国家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制度 | 第29-34页 |
2.1 西方国家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制度概述 | 第29-30页 |
2.2 西方国家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制度的认识 | 第30-32页 |
2.3 对西方国家检察监督制度的借鉴 | 第32-34页 |
第3章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制度重构 | 第34-45页 |
3.1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 | 第34-36页 |
3.1.1 谦抑性原则 | 第34-35页 |
3.1.2 权责统一原则 | 第35页 |
3.1.3 公益性原则 | 第35页 |
3.1.4 职权法定原则 | 第35-36页 |
3.1.5 程序正当原则 | 第36页 |
3.2 规范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程序 | 第36-39页 |
3.2.1 程序制度的重要性 | 第36-37页 |
3.2.2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程序的构成要素 | 第37页 |
3.2.3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程序的运行 | 第37-39页 |
3.3 完善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方式 | 第39-42页 |
3.3.1 非诉讼性质检察监督的方式 | 第39-41页 |
3.3.2 诉讼性质检察监督的方式 | 第41-42页 |
3.4 相关配套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 第42-45页 |
3.4.1 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2页 |
3.4.2 加强队伍建设 | 第42-43页 |
3.4.3 构建案源发现机制 | 第43页 |
3.4.4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决定的法律效力 | 第43-44页 |
3.4.5 对行政机关的救济制度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