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仁果类病虫害论文--苹果病虫害论文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RT-LAMP检测技术研究及侵染性克隆载体构建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0页
    1.1 苹果产业现状第12页
    1.2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ACLSV的发现与发生第12页
        1.2.2 ACLSV的寄主范围和侵染症状第12-13页
        1.2.3 ACLSV的分类地位第13页
        1.2.4 ACLS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第13-14页
        1.2.5 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第14-15页
        1.2.6 ACLSV的防治第15页
    1.3 RT-LAMP检测技术研究概况第15-17页
        1.3.1 LAMP反应原理第15-16页
        1.3.2 LAMP反应结果判断第16页
        1.3.3 LAMP反应的应用第16-17页
    1.4 植物RNA病毒侵染性克隆研究进展第17-18页
        1.4.1 植物RNA病毒侵染性克隆制备方法第17-18页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0-34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20页
        2.1.1 试验材料第20页
        2.1.2 试验试剂和器材第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24页
        2.2.1 总RNA提取第20-21页
        2.2.2 引物设计和合成第21页
        2.2.3 RT-PCR检测第21-22页
        2.2.4 RT-LAMP检测方法建立第22-23页
        2.2.5 RT-LAMP特异性验证第23页
        2.2.6 RT-PCR和RT-LAMP灵敏性检测第23-24页
        2.2.7 ACLSV田间样品检测第24页
    2.3 结果第24-31页
        2.3.1 RT-LAMP引物筛选第24页
        2.3.2 RT-LAMP反应体系优化第24-28页
        2.3.3 最适反应条件第28页
        2.3.4 特异性检测第28-29页
        2.3.5 RT-PCR和RT-LAMP灵敏性检测第29-30页
        2.3.6 田间疑似病株检测第30-31页
    2.4 讨论第31-34页
第三章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辽宁分离物生物学和基因组研究第34-45页
    3.1 材料与试剂第34页
        3.1.1 材料第34页
        3.1.2 试剂、克隆载体、菌株和引物第34页
    3.2 试验方法第34-40页
        3.2.1 样品总RNA提取第34页
        3.2.2 检测引物和基因组扩增引物设计第34-35页
        3.2.3 RT-PCR检测病毒第35-36页
        3.2.4 ACLSV基因组扩增第36-38页
        3.2.5 PCR产物的纯化、克隆及序列测定第38页
        3.2.6 基因组结构、序列一致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第38-39页
        3.2.7 重组分析第39页
        3.2.8 草本和木本寄主鉴定第39-40页
    3.3 结果分析第40-43页
        3.3.1 XC-HF带毒情况和ACLSV基因组扩增第40页
        3.3.2 ACLSV基因组结构特征第40-41页
        3.3.3 序列一致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第41-42页
        3.3.4 ACLSVXC-HF是一个自然重组体第42-43页
        3.3.5 生物学实验结果第43页
    3.4 讨论第43-45页
第四章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侵染性克隆载体构建第45-50页
    4.1 材料与试剂第45页
        4.1.1 材料第45页
        4.1.2 试剂第45页
    4.2 试验方法第45-47页
        4.2.1 引物设计第45-46页
        4.2.2 基因组片段克隆、线性化pCB第46页
        4.2.3 载体构建第46-47页
        4.2.4 农杆菌转化第47页
        4.2.5 农杆菌接种第47页
    4.3 试验结果第47-48页
        4.3.1 ACLSV基因组片段扩增及线性化pCB第47-48页
        4.3.2 ACLSV侵染性克隆载体构建第48页
    4.4 讨论第48-50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历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胁迫下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主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GhMAPK和GhMAPKK在棉花应答链格孢抗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