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强力旋压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 强力旋压技术的工艺分类及旋压机理 | 第13-19页 |
1.3.1 强力旋压技术的工艺分类 | 第13-19页 |
1.4 旋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4.1 成形机理 | 第19-20页 |
1.4.2 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20-21页 |
1.4.3 可旋性研究 | 第21-22页 |
1.4.4 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 第22-23页 |
1.4.5 工艺参数优化 | 第23页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2 连杆衬套错距旋压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 第25-39页 |
2.1 连杆衬套错距旋压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25-31页 |
2.1.1 弹塑性有限元求解 | 第25-30页 |
2.1.2 有限元求解方程的算法 | 第30-31页 |
2.2 连杆衬套错距旋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38页 |
2.2.1 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2.2.2 导入模型 | 第32页 |
2.2.3 定义材料属性 | 第32-33页 |
2.2.4 运动方式和约束定义 | 第33-36页 |
2.2.5 接触方式定义 | 第36页 |
2.2.6 摩擦模型定义 | 第36-37页 |
2.2.7 热参数定义 | 第37页 |
2.2.8 网格划分技术 | 第37-38页 |
2.2.9 检查模型 | 第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强力旋压主要工艺参数对成形过程和旋后尺寸精度的影响 | 第39-53页 |
3.1 错距旋压工艺参数 | 第39-41页 |
3.1.1 减薄率 | 第39页 |
3.1.2 进给比 | 第39-40页 |
3.1.3 主轴转速 | 第40页 |
3.1.4 首轮压下量 | 第40页 |
3.1.5 轴向错距 | 第40-41页 |
3.2 隆起系数和尺寸精度的评价指标及测量方法 | 第41-45页 |
3.2.1 隆起系数 | 第41-43页 |
3.2.2 旋压质量的评价指标 | 第43-45页 |
3.3 减薄率对隆起系数和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 | 第45-46页 |
3.3.1 减薄率对隆起系数的影响规律 | 第45-46页 |
3.3.2 减薄率对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 | 第46页 |
3.4 进给比对隆起系数和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 | 第46-48页 |
3.4.1 进给比对隆起系数的影响规律 | 第47页 |
3.4.2 进给比对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 | 第47-48页 |
3.5 主轴转速对隆起系数和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 | 第48-49页 |
3.5.1 主轴转速对隆起系数的影响规律 | 第48-49页 |
3.5.2 主轴转速对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 | 第49页 |
3.6 首轮压下量对隆起系数和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 | 第49-51页 |
3.6.1 首轮压下量对隆起系数的影响规律 | 第50页 |
3.6.2 首轮压下量对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 | 第50-51页 |
3.7 轴向错距对隆起系数和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 | 第51-52页 |
3.7.1 轴向错距对隆起系数的影响规律 | 第51-52页 |
3.7.2 轴向错距对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 | 第5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错距旋压工艺参数之间的交互影响 | 第53-61页 |
4.1 部分析因式 | 第53-54页 |
4.2 部分析因式试验 | 第54-55页 |
4.3 错距旋压工艺参数对壁厚差的交互影响 | 第55-57页 |
4.3.1 工艺参数间的交互作用 | 第55-57页 |
4.3.2 工艺参数及交互作用的影响程度 | 第57页 |
4.4 错距旋压工艺参数对内径精度的交互影响 | 第57-59页 |
4.4.1 工艺参数间的交互作用 | 第57-59页 |
4.4.2 工艺参数及交互作用的影响程度 | 第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错距旋压工艺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旋压质量的影响 | 第61-71页 |
5.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61-62页 |
5.1.1 正交表 | 第61页 |
5.1.2 选表和表头设计 | 第61-62页 |
5.2 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 | 第62-64页 |
5.2.1 试验因素及水平 | 第62-63页 |
5.2.2 正交试验表的选取 | 第63-64页 |
5.3 利用灰色关联度对尺寸精度进行多目标优化 | 第64-68页 |
5.3.1 灰色关联度理论依据 | 第64-65页 |
5.3.2 灰色关联系数及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 第65-67页 |
5.3.3 灰色关联度优化结果 | 第67-68页 |
5.4 验证试验 | 第68-70页 |
5.4.1 试验步骤 | 第68页 |
5.4.2 试验数据测量 | 第68-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