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2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 第14-18页 |
1.2.1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1.2.2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1.2.3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 第17-18页 |
1.3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 | 第18-21页 |
1.3.1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1.3.2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1.3.3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 第20-21页 |
1.4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结构,组分及其纳米结构调控 | 第21-28页 |
1.4.1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结构及组分 | 第21-22页 |
1.4.2 基于有机小分子添加剂的钙钛矿纳米结构调控 | 第22-27页 |
1.4.3 基于聚合物添加剂的钙钛矿纳米结构调控 | 第27-28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8-30页 |
1.5.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5.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发光二极管和太阳电池的重要器件参数以及本文的重要表征手段 | 第30-38页 |
2.1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重要器件参数 | 第30-31页 |
2.2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的重要器件参数 | 第31-32页 |
2.3 本论文中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的主要表征手段 | 第32-37页 |
2.3.1 二维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谱(GIWAXS) | 第32-34页 |
2.3.2 瞬态吸收光谱(TA) | 第34-36页 |
2.3.3 瞬态荧光光谱(TRPL) | 第36页 |
2.3.4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三维到二维纳米结构调控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 第38-52页 |
3.1 研究背景及本章介绍 | 第38-39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39-41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1-50页 |
3.3.1 小分子添加剂POEA对钙钛矿形貌及纳米结构的影响 | 第41-44页 |
3.3.2 小分子添加剂POEA对钙钛矿薄膜发光特性的影响 | 第44-48页 |
3.3.3 小分子添加剂POEA对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载流子复合动力学研究 | 第52-71页 |
4.1 研究背景及本章介绍 | 第52-53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53-56页 |
4.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6-70页 |
4.3.1 聚合物添加剂PEOXA对钙钛矿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2 聚合物添加剂PEOXA对钙钛矿薄膜载流子动力学的影响 | 第57-61页 |
4.3.3 聚合物添加剂PEOXA对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4.3.4 薄膜结构和载流子复合动力学的联系 | 第63-65页 |
4.3.5 薄膜复合动力学与器件发光行为上的联系 | 第65-68页 |
4.3.6 可能的提高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途径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竖直生长二维钙钛矿结构及其在太阳电池的应用 | 第71-86页 |
5.1 研究背景及本章介绍 | 第71-73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73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3-84页 |
5.3.1 小分子添加剂NAP对钙钛矿形貌及纳米结构的影响 | 第73-78页 |
5.3.2 影响周期性竖直生长二维钙钛矿形成的因素 | 第78-82页 |
5.3.3 基于三维/二维杂化钙钛矿结构的太阳电池性能 | 第82-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附件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