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钴基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表面修饰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一、绪论第11-33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电解水概述第11-14页
        1.2.1 氢能源概述第11页
        1.2.2 制备氢气的方法第11-12页
        1.2.3 电解水制氢第12-14页
    1.3 析氧反应第14-18页
        1.3.1 工作原理第14-15页
        1.3.2 催化剂种类第15-18页
    1.4 析氢反应第18-22页
        1.4.1 工作原理第19页
        1.4.2 催化剂种类第19-22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2-24页
    参考文献第24-33页
二、Ni_(1.5)Co_(1.5)N纳米催化材料的合成、表面掺杂及电催化性能研究第33-57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39页
        2.2.1 试剂和仪器第34-35页
        2.2.2 PF/Ni_(1.5)Co_(1.5)N纳米催化材料的合成第35-38页
        2.2.3 催化剂的表征第38页
        2.2.4 析氧反应测试第38-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52页
        2.3.1 PF/Ni_(1.5)Co_(1.5)N(NIN)纳米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分析第39-41页
        2.3.2 PF/Ni_(1.5)Co_(1.5)N(NIN)纳米催化剂的尺寸形貌分析第41-43页
        2.3.3 PF/Ni_(1.5)Co_(1.5)N(NIN)纳米催化剂的表面元素组成及价态分析第43-45页
        2.3.4 PF/Ni_(1.5)Co_(1.5)N(NIN)纳米催化剂的电催化析氧性能研究第45-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三、MOF模板导向Co基三维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电催化性能研究第57-85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实验部分第58-61页
        3.2.1 试剂和仪器第58-59页
        3.2.2 CoMO、CoMN、CoMP和CoMS(M=Co,Ni,Zn)纳米催化材料的合成第59-60页
        3.2.3 催化剂的表征第60页
        3.2.4 析氧反应测试第60-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79页
        3.3.1 Co基纳米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分析第61-65页
        3.3.2 Co基纳米催化剂的尺寸形貌分析第65-67页
        3.3.3 Co基纳米催化剂的孔结构和比表面分析第67-68页
        3.3.4 Co基纳米催化剂对电化学析氧性能研究第68-74页
        3.3.5 Co基纳米催化剂的电化学析氢性能研究第74-79页
    3.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四、Bi掺杂三维花状CoP纳米材料的合成、电子结构调控及电催化性能研究第85-105页
    4.1 引言第85页
    4.2 实验部分第85-88页
        4.2.1 试剂和仪器第85-86页
        4.2.2 Bi/CoP纳米催化材料的合成第86-87页
        4.2.3 催化剂的表征第87页
        4.2.4 析氢反应测试第87-8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8-100页
        4.3.1 Bi/CoP纳米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分析第88-89页
        4.3.2 Bi/CoP纳米催化剂的尺寸形貌分析第89-91页
        4.3.3 Bi/CoP纳米催化剂的表面元素组成及价态分析第91-93页
        4.3.4 碱性条件电化学析氢性能研究第93-97页
        4.3.5 酸性条件电化学析氢性能研究第97-100页
    4.4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五、总结与展望第105-107页
    5.1 总结第105-106页
    5.2 展望第106-107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杂化纳米材料的表面掺杂、电子结构调控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与力学性能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