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1.1 引言 | 第10-13页 |
1.2 量子点的奇妙性质 | 第13-14页 |
1.3 胶体量子点的光电特性 | 第14-20页 |
1.3.1 载流子迁移率 | 第14-16页 |
1.3.2 陷阱密度 | 第16-17页 |
1.3.3 载流子寿命和扩散长度 | 第17-18页 |
1.3.4 掺杂密度 | 第18-20页 |
1.4 器件物理和性能 | 第20-27页 |
1.4.1 肖特基太阳能电池 | 第21-22页 |
1.4.2 异质结CQD太阳能电池 | 第22-23页 |
1.4.3 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 第23-24页 |
1.4.4 量子结和纳米异质结CQD太阳能电池 | 第24页 |
1.4.5 量子漏斗 | 第24-25页 |
1.4.6 渐变掺杂结构 | 第25-27页 |
1.5 接触电极的发展 | 第27-28页 |
1.5.1 改善空穴收集的方法 | 第27页 |
1.5.2 改善电子收集的方法 | 第27-28页 |
1.6 CQD太阳能电池的光学设计 | 第28-30页 |
1.6.1 几何和纳米光子学的光陷阱 | 第28-29页 |
1.6.2 CQD太阳能电池的等离子体增强 | 第29-30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第二章 胶体量子点的可控合成 | 第31-47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量子点合成 | 第31-36页 |
2.2.1 成核、生长、稳定 | 第31-32页 |
2.2.2 合成方法 | 第32-33页 |
2.2.3 量子点物理性质的控制 | 第33-34页 |
2.2.4 量子点化学性质的控制 | 第34-36页 |
2.3 Ⅳ-Ⅵ族半导体纳米晶的液相合成 | 第36-43页 |
2.3.1 离子交换法合成PbSe | 第37页 |
2.3.2 离子交换法合成PbS | 第37-38页 |
2.3.3 溶剂热法合成PbSe | 第38-39页 |
2.3.4 溶剂热法合成PbS | 第39-40页 |
2.3.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 | 第40-42页 |
2.3.6 溶剂热法合成的PbS的透射电镜测试 | 第42-43页 |
2.4 超越单结限制的CQD太阳能电池概念 | 第43-45页 |
2.4.1 多结CQD太阳能电池 | 第43-44页 |
2.4.2 CQD太阳能电池中的热载流子效应 | 第44-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PbS胶体量子点太阳电池的制备及性能调控 | 第47-63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52页 |
3.2.1 实验所用的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48-49页 |
3.2.2 Ti-Sols、Zn~(2+)前驱体和PbSCQD制备 | 第49-50页 |
3.2.3 PbS CQD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50-5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1页 |
3.3.1 PbS CQD薄膜的TEM图和吸收光谱 | 第52-53页 |
3.3.2 PbS CQD薄膜的SEM图及器件结构 | 第53-54页 |
3.3.3 PbS CQD太阳电池的J-V曲线和器件性能 | 第54-55页 |
3.3.4 PbS CQD薄膜的AFM图 | 第55-57页 |
3.3.5 PbS CQD薄膜的器件性能 | 第57-59页 |
3.3.6 不同溶剂含量的薄膜形貌 | 第59-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