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机制研究--以珠海市三种治理创新模式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页
        1.2.2 应用意义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4-20页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4-16页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6-19页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3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党组织治理困境分析第23-28页
    2.1 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的困境第23-24页
        2.1.1 村党组织领导机制不完善第23页
        2.1.2 规范化制度供给存在短缺第23-24页
        2.1.3 村级组织存在趋行政化现象第24页
    2.2 村党组织队伍结构面临困境第24-26页
        2.2.1 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不合理第24-25页
        2.2.2 村干部能力与治理需求不匹配第25页
        2.2.3 乡村精英流失影响乡村治理第25-26页
    2.3 乡村治理多元化面临困境第26-28页
        2.3.1 旧治理架构与新治理模式的冲突第26页
        2.3.2 村党组织与其他村级组织的冲突第26页
        2.3.3 乡村治理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冲突第26-28页
第三章 “精英治理”模式经验研究第28-35页
    3.1 精英治理在乡村的应用研究第28页
        3.1.1 精英治理的背景分析第28页
        3.1.2 精英治村的主要特点第28页
    3.2 精英治理在石龙村的形成第28-31页
        3.2.1 乡村精英当选村党组织书记第28-29页
        3.2.2 产业助推“穷村”到“富村”转换第29-30页
        3.2.3 以共同富裕理念做强产业第30-31页
    3.3 建章立制:村党组织领导村级组织发展第31-32页
        3.3.1 建立班子联席会议制度第31页
        3.3.2 建立党群联席会议制度第31页
        3.3.3 规范“三会一课”制度第31-32页
    3.4 党群连心:成立联合党委以点带面第32-33页
        3.4.1 实施党群连心工程第32页
        3.4.2 探索成立农村联合党委第32-33页
        3.4.3 党建引领专业合作社发展第33页
    3.5 研究发现第33-35页
        3.5.1 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治理的领头雁第34页
        3.5.2 精英治理的核心是奉献精神和治理本领第34页
        3.5.3 精英治理需要建立规范议事决策制度第34-35页
第四章 “制度治理”模式经验研究第35-42页
    4.1 制度治理在乡村治理的运用第35页
        4.1.1 制度治理在乡村的发展历程第35页
        4.1.2 制度治理在乡村应用的主要特征第35页
    4.2 虾山村从“乱”到“治”的转换第35-37页
        4.2.1 乡村治理的内在需求激发改革第35-36页
        4.2.2 选优村党组织书记成为重要转折第36页
        4.2.3 制度治理的实践探索初见成效第36-37页
    4.3 制度治村: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第37-38页
        4.3.1 推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制度第37页
        4.3.2 建立规范乡村治理议事决策制度第37-38页
        4.3.3 建立规范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第38页
    4.4 规范治村: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第38-40页
        4.4.1 规范推进乡村治理民主化第38-39页
        4.4.2 规范推进村级组织良性互动第39页
        4.4.3 规范推进党务村务阳光运行第39-40页
        4.4.4 规范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第40页
    4.5 研究发现第40-42页
        4.5.1 实施“一肩挑”制度有助于乡村治理第40-41页
        4.5.2 构建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是制度治村的核心第41页
        4.5.3 乡土特色是农村综合发展的重要条件第41-42页
第五章 “协同治理”模式经验研究第42-50页
    5.1 协同治理在乡村治理的运用第42-43页
        5.1.1 多元治理背景下的协同治理第42页
        5.1.2 协同治理运用的主要特征第42-43页
    5.2 党建引领协同:克服自然村相互隔阂的手法第43-46页
        5.2.1 南门村以党建引领协同治理的实践第43-44页
        5.2.2 构建一核多元的民主协商机制第44-45页
        5.2.3 村党组织成为凝聚民心的重要平台第45-46页
    5.3 项目引领协同:聚集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第46-48页
        5.3.1 融合资源打造乡村旅游产业第46-47页
        5.3.2 融合资源建设惠民利民工程第47-48页
        5.3.3 融合乡贤资源协同参与治理第48页
    5.4 研究发现第48-50页
        5.4.1 村党组织是协同治理的核心第48页
        5.4.2 协同治理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第48-49页
        5.4.3 党员参与协同治理发挥作用第49-50页
第六章 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机制的建议第50-59页
    6.1 不同治理模式在乡村治理中的比较分析第50-51页
        6.1.1 三种治理模式的优点比较第50页
        6.1.2 三种治理模式的缺陷比较第50-51页
        6.1.3 三种治理模式经验共同点第51页
    6.2 完善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机制第51-53页
        6.2.1 巩固村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领导权第51-52页
        6.2.2 深化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商制度第52-53页
        6.2.3 动员各类主体协同参与乡村治理第53页
    6.3 构建村党组织书记引领乡村治理的作用机制第53-55页
        6.3.1 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第53-54页
        6.3.2 构建村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新机制第54-55页
        6.3.3 构建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机制第55页
    6.4 构建完善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第55-56页
        6.4.1 以共建理念推进乡村治理第55-56页
        6.4.2 以共治理念完善治理体制第56页
        6.4.3 以共享理念提高治理实效第56页
    6.5 健全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第56-59页
        6.5.1 健全乡村治理自治体系第56-57页
        6.5.2 健全乡村治理法治体系第57-58页
        6.5.3 健全乡村治理德治体系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件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村庄治理中村民参与问题研究--以河北省许村为例
下一篇:嵌入性理论视角下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困境及对策研究--以阳江市江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