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第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图第16-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图第17页
    1.5 创新点第17-18页
2 P2P网络借贷风险管理理论第18-26页
    2.1 P2P网络借贷概念界定第18-20页
        2.1.1 P2P网络借贷起源与定义第18页
        2.1.2 P2P网络借贷原理第18-19页
        2.1.3 P2P网络借贷特点第19-20页
    2.2 风险管理理论第20-22页
        2.2.1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目的第20-21页
        2.2.2 风险管理程序第21-22页
    2.3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风险管理第22-26页
        2.3.1 P2P网络借贷相关理论第22-23页
        2.3.2 信贷风险产生的理论分析第23-24页
        2.3.3 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第24页
        2.3.4 P2P网络借贷风险管理内容第24-26页
3 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现状分析第26-44页
    3.1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第26-31页
        3.1.1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历程第26页
        3.1.2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第26-28页
        3.1.3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指标第28-31页
    3.2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识别第31-39页
        3.2.1 法律风险—洗钱和非法集资第32-34页
        3.2.2 操作风险—审贷技术、产品异化、资金与账户风险第34-36页
        3.2.3 信用风险—借款人或平台的违约第36-37页
        3.2.4 流动性风险—资金错配和投资人挤兑第37-38页
        3.2.5 声誉风险—负面舆论与透明度低第38页
        3.2.6 网络风险—系统软件与技术人员的不达标第38-39页
    3.3 P2P网络借贷风险形成机理第39-44页
        3.3.1 法律地位与合规性不明第39页
        3.3.2 监管与自律的双重缺失第39-40页
        3.3.3 缺乏完善征信体系的支撑第40-41页
        3.3.4 平台对借款人信用风险控制不力第41页
        3.3.5 平台自身内部管理缺陷第41-44页
4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法评价P2P网络借贷风险—以A平台为例第44-54页
    4.1 A网贷平台的基本情况第44-45页
        4.1.1 平台简介第44页
        4.1.2 风险管理现状与不足第44-45页
    4.2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P2P网贷风险原理第45-47页
        4.2.1 AHP层次分析法原理第45-47页
        4.2.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原理第47页
    4.3 P2P网络借贷风险评价步骤第47-53页
        4.3.1 建立风险层次模型第47-48页
        4.3.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第48-49页
        4.3.3 权向量计算及一致性检验第49-51页
        4.3.4 构建A平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51-53页
    4.4 AHP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第53-54页
5 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第54-62页
    5.1 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54-55页
        5.1.1 监管层政策未落实第54页
        5.1.2 平台风险管理意识差,风控措施单一第54-55页
    5.2 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管理优化对策第55-62页
        5.2.1 政策上的风险管理措施—多方位优化P2P网络借贷外部环境第55-58页
        5.2.2 理念上的风险管理措施—对P2P网贷行业引入风险管理文化第58-59页
        5.2.3 具体执行的风险管理措施—P2P网贷平台自身风险控制第59-6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研究结论第62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以A银行为例
下一篇:中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的交易成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