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南海香药输入及其医药价值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唐代南海香药的输入 | 第16-26页 |
| 第一节 唐代南海丝绸之路的兴盛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唐代南海香药输入中国的方式 | 第17-20页 |
| 一、南海诸国的朝贡 | 第18-19页 |
| 二、南海与中国的香药贸易 | 第19-20页 |
| 第三节 唐代南海与中国香药贸易兴盛的原因 | 第20-26页 |
| 一、唐代航海技术的进步 | 第20-21页 |
| 二、唐帝国、阿拉伯国家和南海诸国的国家形势 | 第21-23页 |
| 三、唐朝对外来商旅政策性的保护 | 第23页 |
| 四、唐人对香药的推崇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唐代南海香药的种类、产地 | 第26-34页 |
| 第一节 沉香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龙脑香 | 第27-29页 |
| 第三节 檀香 | 第29-30页 |
| 第四节 藿香 | 第30-31页 |
| 第五节 丁香 | 第31-32页 |
| 第六节 艾纳香、甲香、降真香、詹糖香 | 第32-34页 |
| 一、艾纳香 | 第32页 |
| 二、甲香 | 第32-33页 |
| 三、降真香 | 第33页 |
| 四、詹糖香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唐代南海香药与疾病 | 第34-82页 |
| 第一节 沉香与疾病 | 第34-53页 |
| 一、沉香与恶邪鬼注 | 第35-43页 |
| 二、沉香与肿病 | 第43-49页 |
| 三、沉香与脚气病 | 第49-52页 |
| 四、沉香与体臭 | 第52页 |
| 五、沉香与疮病 | 第52-53页 |
| 第二节 丁香与疾病 | 第53-69页 |
| 一、丁香与恶邪鬼注 | 第54-57页 |
| 二、丁香与肿病 | 第57-60页 |
| 三、丁香与痢疾 | 第60-63页 |
| 四、丁香与霍乱 | 第63页 |
| 五、丁香与五痔 | 第63-64页 |
| 六、丁香与疮病 | 第64-65页 |
| 七、丁香与齿痛 | 第65-66页 |
| 八、丁香与黄病 | 第66-67页 |
| 九、丁香与白屑生发 | 第67-68页 |
| 十、丁香与体臭 | 第68-69页 |
| 第三节 龙脑 | 第69-72页 |
| 一、龙脑与目疾 | 第69-70页 |
| 二、龙脑与疮病 | 第70-71页 |
| 三、龙脑与无辜疳痢 | 第71-72页 |
| 第四节 藿香 | 第72-76页 |
| 一、藿香与肿病 | 第72-73页 |
| 二、藿香与霍乱 | 第73-74页 |
| 三、藿香与白屑生发 | 第74-76页 |
| 四、藿香与体臭 | 第76页 |
| 第五节 檀香 | 第76-79页 |
| 一、白檀 | 第76-78页 |
| 二、紫檀 | 第78-79页 |
| 小结 | 第79-82页 |
| 结语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致谢 | 第88-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