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智能输配电网综合评价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25页 |
2.1 智能电网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1.1 智能电网的内涵及特征 | 第16-17页 |
2.1.2 智能电网的先进性及优越性 | 第17页 |
2.1.3 智能电网的目标分解 | 第17-18页 |
2.2 组合评价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2.2.1 综合评价方法的理论发展 | 第18-19页 |
2.2.2 综合评价方法的程序步骤 | 第19-20页 |
2.2.3 电力综合评价常用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2.2.4 组合评价方法的原理与分类 | 第22-23页 |
2.3 智能电网评估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智能输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34页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5页 |
3.2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及选取步骤 | 第25-26页 |
3.3 指标需求分析 | 第26-27页 |
3.4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 第27-29页 |
3.5 指标解释 | 第29-33页 |
3.5.1 电网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指标 | 第29-30页 |
3.5.2 电网运行调度智能化水平指标 | 第30-31页 |
3.5.3 电网安全与可靠水平指标 | 第31-32页 |
3.5.4 电网效率与经济水平指标 | 第32-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基于DEMATEL-ANP-反熵权与灰色关联度的评价方法 | 第34-48页 |
4.1 智能输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赋权方法 | 第34-43页 |
4.1.1 典型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概述 | 第34-37页 |
4.1.2 基于DEMATEL-ANP-反熵权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 | 第37-43页 |
4.2 智能输配电网综合评价方法 | 第43-46页 |
4.2.1 典型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第43-44页 |
4.2.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原理及步骤 | 第44-46页 |
4.4 综合评价流程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47-48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与应用研究 | 第48-61页 |
5.1 数据获取 | 第48-49页 |
5.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9-56页 |
5.2.1 基于DEMATEL评价准则综合影响程度的计算 | 第49-51页 |
5.2.2 基于ANP确定主观权重 | 第51-54页 |
5.2.3 基于反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 第54-56页 |
5.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应用 | 第56-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