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维表面形貌分离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意义第9-11页
        1.1.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1.2 工程实用价值第10-11页
    1.2 表面形貌评定中常用的分离技术介绍第11-13页
    1.3 表面形貌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13-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 论文结构第17-19页
第2章 小波算法研究第19-31页
    2.1 小波变换理论第19-22页
        2.1.1 概述第19页
        2.1.2 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第19-20页
        2.1.3 小波的几个重要特性第20-21页
        2.1.4 小波变换的谱能量第21-22页
    2.2 Mallat算法第22-24页
        2.2.1 算法介绍第22-23页
        2.2.2 算法实现第23-24页
    2.3 提升算法第24-30页
        2.3.1 提升算法的基本思想第24-25页
        2.3.2 劳伦多项式第25页
        2.3.3 使用提升算法的小波变换第25-29页
        2.3.4 提升算法的特点第29-30页
    2.4 本章总结第30-31页
第3章 表面形貌分离模型的建立及其小波实现第31-39页
    3.1 表面形貌一维小波模型第31-33页
        3.1.1 表面形貌二维模型的建立第31页
        3.1.2 二维数学模型的小波构造原理第31-32页
        3.1.3 数学模型的小波实现第32-33页
    3.2 表面形貌二维小波模型第33-36页
        3.2.1 表面形貌三维模型的建立第33页
        3.2.2 三维模型的构造原理第33-34页
        3.2.3 三维模型的小波求解第34-36页
    3.3 小波分解层数的确定第36-37页
        3.3.1 一维小波分解层数的确定第36页
        3.3.2 二维小波分解层数的确定第36-37页
    3.4 小波函数的选择第37-38页
    3.5 本章总结第38-39页
第4章 表面分离和多尺度表面特征提取及其仿真第39-51页
    4.1 小波分离表面误差的实现步骤第39-41页
    4.2 一维离散小波分离表面应用第41-45页
        4.2.1 一维离散小波分解表面轮廓第41-42页
        4.2.2 仿真工具和滤波环境第42-43页
        4.2.3 一维小波滤波的仿真处理第43-45页
    4.3 二维小波分离表面应用第45-50页
        4.3.1 二维离散小波分解表面形貌第45-46页
        4.3.2 2-D小波分解中边界效应的消除第46页
        4.3.3 小波尺度和物理量之间的转换第46-48页
        4.3.4 二维小波滤波的仿真第48-50页
    4.4 本章总结第50-51页
第5章 表面粗糙度信息的提取及其实验验证第51-63页
    5.1 三维形貌的表征参数第51-52页
    5.2 表面轮廓粗糙度提取实验及其评定第52-56页
        5.2.1 表面轮廓粗糙度提取实验第52-55页
        5.2.2 结果分析及其对比第55-56页
    5.3 表面三维形貌粗糙度提取及其评定第56-62页
        5.3.1 表面三维形貌粗糙度的提取实验第56-60页
        5.3.2 表面三维形貌粗糙度的结果及对比第60-62页
    5.4 本章总结第62-6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64页
    6.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外观造型的三维网格模型分割与建模
下一篇:仿生两栖球形机器人及其目标检测与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