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以类型学为基础的城市零散空间再利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解析第10-12页
        1.2.1 概念解释第10-12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3.1 研究的目的第12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1 国外研究相关概况第13-14页
        1.4.2 国内研究概况第14页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14-17页
        1.5.1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4页
        1.5.2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3 论文的研究框架第15-17页
    1.6 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类型学理论发展概述第18-26页
    2.1 类型学理论基础及起源第18-20页
        2.1.1 类型与起源第18-19页
        2.1.2 类型与特征第19页
        2.1.3 类型与模式第19-20页
    2.2 三种类型学第20-21页
        2.2.1 原型类型学第20页
        2.2.2 范型类型学第20-21页
        2.2.3 第三种类型学第21页
    2.3 类型学与设计方法第21-23页
        2.3.1 罗西的设计理论第21-22页
        2.3.2 普瑞尼的“元”设计第22-23页
    2.4 类型学在城市零散空间研究及设计中的意义第23-24页
    2.5 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基于类型学的城市零散空间研究第26-48页
    3.1 城市零散空间的产生、转化与消失第26-32页
        3.1.1 历史因素对城市零散空间的影响第26-28页
        3.1.2 环境因素对城市零散空间的影响第28-29页
        3.1.3 人为因素对城市零散空间的影响第29-32页
    3.2 基于类型学的城市零散空间构成要素研究第32-36页
        3.2.1 显性构成要素第32-34页
        3.2.2 隐形构成要素第34-36页
    3.3 基于类型学的城市零散空间类型化研究第36-47页
        3.3.1 依照区位分类第37-38页
        3.3.2 依照位置分类第38-42页
        3.3.3 依照使用性质分类第42-44页
        3.3.4 依照形态类型分类第44-47页
    3.4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城市零散空间利用现状调研第48-68页
    4.1 城市零散空间利用的潜在价值第48-51页
    4.2 城市零散空间利用的限制因素第51-55页
        4.2.1 空间界面第52页
        4.2.2 环境污染第52-53页
        4.2.3 空间可达性第53-54页
        4.2.4 安全感第54-55页
        4.2.5 场所感第55页
    4.3 城市零散空间现状案例研究第55-66页
        4.3.1 案例一:城郊结合部零散空间现状调研第55-59页
        4.3.2 案例二:交通附属空间零散空间调研第59-61页
        4.3.3 案例三:商业性零散空间调研第61-64页
        4.3.4 案例四:城市功能退化区零散空间调研第64-66页
        4.3.5 案例五:城市居住区零散空间调研第66页
    4.4 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城市零散空间利用策略研究第68-78页
    5.1 功能补充原则第68-69页
    5.2 改良空间界面第69页
    5.3 增强空间可达性第69-70页
    5.4 增强空间舒适性第70-71页
    5.5 提升安全感与归属感第71页
    5.6 控制城市污染第71-72页
    5.7 运用新科技,赋予空间新功能第72-77页
    5.8 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2页
    6.1 对城市零散空间的再思考第78-82页
        6.1.1 城市零散空间与城市发展第78-79页
        6.1.2 城市零散空间的动态性与永恒性第79-80页
        6.1.3 建筑师的角色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带屈曲约束支撑的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中交二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OA企业管理系统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