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清代咏剧诗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3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界定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13页
第一章 清代咏剧诗的题材特征第13-31页
    第一节 清代咏剧诗对戏剧演出的展现第14-21页
        一、咏宫廷戏剧演出第14-16页
        二、咏家乐演出第16-18页
        三、咏堂会演出第18-19页
        四、咏民间戏剧演出第19-21页
    第二节 清代咏剧诗对戏剧艺人的题咏第21-25页
    第三节 清代咏剧诗对戏剧作家的题咏第25-28页
    第四节 清代咏剧诗对戏剧作品的题咏第28-31页
第二章 清代咏剧诗的艺术风貌第31-63页
    第一节 顺康年间咏剧诗的艺术风貌第33-38页
        一、情理意蕴:改朝换代的震动——故国不堪重听第33-34页
        二、审美风格:激楚悲愤与幽冷空遁的统一第34-36页
        三、艺术特色:长于抒情,语言含蓄第36-38页
    第二节 康乾盛世咏剧诗的艺术风貌第38-45页
        一、情理意蕴:寄托抱负风旨——盛世庚扬雅颂声第38-41页
        二、审美风格:轩昂端庄与清琦俊爽的结合第41-43页
        三、艺术特色:工笔演绎,语言雅致第43-45页
    第三节 乾道时期咏剧诗的艺术风貌第45-51页
        一、情理意蕴:忧思渐起——角音渐识风气变第45-47页
        二、审美风格:沉郁和缓与冷静低回的并肩第47-49页
        三、艺术特色:出语平实,寓情于事第49-51页
    第四节 清末民初咏剧诗的艺术风貌第51-57页
        一、情理意蕴:观剧不忘国难频,避时还须醉莺燕第51-53页
        二、审美风格:激昂浅近与冶艳颓靡的分化第53-54页
        三、艺术特色:或曰晓畅,或求纤巧第54-57页
    第五节 清代咏剧诗与清代诗歌的流变第57-63页
第三章 清代咏剧诗的价值第63-83页
    第一节 从清代咏剧诗看清代戏剧的传播第63-71页
        一、从清代咏剧诗看清代声腔的传播第63-66页
        二、从清代咏剧诗看重要剧作的传播第66-69页
        三、从清代咏剧诗看清代折子戏的传播第69-71页
    第二节 清代咏剧诗中的戏曲理论第71-77页
        一、戏剧源流发展论第71-72页
        二、戏剧创作演出论第72-77页
    第三节 清代咏剧诗对戏剧雅化的推动第77-83页
        一、清代咏剧诗的传播对戏剧雅化的推动第78-79页
        二、清代咏剧诗中的审美理念对戏剧雅化的推动第79-80页
        三、清代咏剧诗对戏剧内涵的深化第80-81页
        四、清代咏剧诗对提高戏剧地位的促进第81-83页
余论 清代咏剧组诗的繁盛及其成就——以凌廷堪《论曲绝句》为例第83-86页
结语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致谢第91-92页
附:在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本主义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适切性研究
下一篇:唐筝诗中乐史资料的考察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