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21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7-2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3 文章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42页 |
2.1 商业模式研究 | 第26-29页 |
2.1.1 商业模式的内涵定义 | 第26-27页 |
2.1.2 平台商业模式的提出 | 第27-29页 |
2.2 双边市场研究 | 第29-33页 |
2.2.1 双边市场的概念与定义 | 第29-30页 |
2.2.2 双边市场的主要特征 | 第30-31页 |
2.2.3 双边市场理论研究 | 第31-33页 |
2.3 知识获取行为研究 | 第33-35页 |
2.3.1 知识获取行为的含义 | 第33-34页 |
2.3.2 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2.4 知识付费平台研究 | 第35-40页 |
2.4.1 知识付费平台的兴起 | 第35-37页 |
2.4.2 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及演进 | 第37-38页 |
2.4.3 知识付费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 | 第38-40页 |
2.4.4 国内典型知识付费平台 | 第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理论推导与假设 | 第42-48页 |
3.1 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因素——知识获取方视角 | 第42-43页 |
3.1.1 知识获取方的感知有用性 | 第42-43页 |
3.1.2 知识获取方的认知需求 | 第43页 |
3.2 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因素——知识提供方视角 | 第43-45页 |
3.2.1 知识提供方的知识质量 | 第43-44页 |
3.2.2 知识提供方的影响力 | 第44-45页 |
3.3 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因素——平台提供方视角 | 第45-46页 |
3.3.1 平台系统质量 | 第45-46页 |
3.3.2 平台服务质量 | 第46页 |
3.4 研究模型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48-55页 |
4.1 变量测量 | 第48-52页 |
4.1.1 感知有用性 | 第48-49页 |
4.1.2 认知需求 | 第49页 |
4.1.3 知识质量 | 第49-50页 |
4.1.4 知识提供者影响力 | 第50-51页 |
4.1.5 平台系统质量 | 第51页 |
4.1.6 平台服务质量 | 第51-52页 |
4.1.7 知识获取行为 | 第52页 |
4.2 问卷设计过程 | 第52-53页 |
4.2.1 设计初始问卷 | 第52-53页 |
4.2.2 问卷预调查 | 第53页 |
4.3 问卷发放对象的选取 | 第53页 |
4.4 问卷调查及回收情况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分析与发现 | 第55-65页 |
5.1 样本描述性分析 | 第55-56页 |
5.2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56-61页 |
5.2.1 指标选取 | 第56-57页 |
5.2.2 信度检验 | 第57-59页 |
5.2.3 效度检验 | 第59-61页 |
5.3 相关性分析 | 第61-62页 |
5.4 研究假设的检验 | 第62-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5-72页 |
6.1 研究结果汇总 | 第65页 |
6.2 研究结果讨论 | 第65-68页 |
6.2.1 感知有用性与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关系讨论 | 第65-66页 |
6.2.2 认知需求与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关系讨论 | 第66页 |
6.2.3 知识质量与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关系讨论 | 第66-67页 |
6.2.4 影响力与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关系讨论 | 第67页 |
6.2.5 平台系统质量与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关系讨论 | 第67-68页 |
6.2.6 平台服务质量与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关系讨论 | 第68页 |
6.3 管理启示 | 第68-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