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集约度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土地评价 | 第16-17页 |
2.1.2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 第17页 |
2.1.3 土地利用集约度 | 第17页 |
2.2 理论研究 | 第17-20页 |
2.2.1 灰色系统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2.3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第18页 |
2.2.4 系统论和协同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天津港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研究 | 第20-31页 |
3.1 天津港发展概述 | 第20-23页 |
3.1.1 自然条件 | 第20-21页 |
3.1.2 区位条件 | 第21-22页 |
3.1.3 天津港发展优势 | 第22-23页 |
3.2 天津港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31页 |
3.2.1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3-27页 |
3.2.2 土地利用特点 | 第27-29页 |
3.2.3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天津港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评价 | 第31-54页 |
4.1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方法及指标赋权方法研究 | 第31-38页 |
4.1.1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 第31-37页 |
4.1.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第37-38页 |
4.2 建立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0页 |
4.2.1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第38-39页 |
4.2.2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 第39页 |
4.2.3 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 第39-40页 |
4.3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赋权 | 第40-44页 |
4.4 天津港土地利用模型的建构及科学性论证 | 第44-48页 |
4.5 天津港已开发利用土地的综合效益的评价 | 第48-53页 |
4.5.1 综合效益评价 | 第48页 |
4.5.2 经济效益评价 | 第48-50页 |
4.5.3 社会效益评价 | 第50-52页 |
4.5.4 生态效益评价 | 第52-53页 |
4.6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天津港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 | 第54-61页 |
5.1 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方法及指标赋权方法研究 | 第54页 |
5.2 建立土地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 | 第54-56页 |
5.3 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赋权 | 第56页 |
5.4 计算评价指标现状值和理想值 | 第56-57页 |
5.5 土地利用集约度计算 | 第57-59页 |
5.5.1 指标标准化 | 第57-58页 |
5.5.2 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 | 第58-59页 |
5.6 天津港区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1-63页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1页 |
6.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61-62页 |
6.3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