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23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3 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 | 第12-13页 |
| 1.4 北京建筑能耗的现状 | 第13-14页 |
| 1.5 能耗模拟软件介绍与能耗模拟方法分析 | 第14-18页 |
| 1.5.1 常见的能耗模拟软件 | 第14页 |
| 1.5.2 eQUEST能耗模拟软件介绍 | 第14-16页 |
| 1.5.3 建筑能耗预测模拟方法分析 | 第16-18页 |
| 1.6 国内外建筑能耗模拟与预测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1.6.1 国外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 1.6.2 国内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1.8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3页 |
| 1.8.1 思路与对象 | 第19-21页 |
| 1.8.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2 区域建筑能耗规划中典型建筑模型建立 | 第23-37页 |
| 2.1 北京地区地理特征、气候环境及经济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 2.2 能耗分析建筑模型建立的原则 | 第24-25页 |
| 2.3 能耗分析建筑模型参数选取依据 | 第25页 |
| 2.4 建立建筑能耗分析模型 | 第25-36页 |
| 2.4.1 大型办公建筑典型模型建立 | 第25-27页 |
| 2.4.2 中小型办公建筑典型模型建立 | 第27-29页 |
| 2.4.3 超高层办公建筑典型模型建立 | 第29-31页 |
| 2.4.4 商场建筑典型模型建立 | 第31-32页 |
| 2.4.5 宾馆建筑典型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 2.4.6 住宅建筑典型模型建立 | 第34-3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3 建筑能耗影响因子的分析与选取 | 第37-43页 |
| 3.1 建筑能耗影响因子分析 | 第37-39页 |
| 3.1.1 建筑朝向 | 第37页 |
| 3.1.2 围护结构参数 | 第37-38页 |
| 3.1.3 室内设计参数 | 第38-39页 |
| 3.1.4 新风量指标和室内人员参数 | 第39页 |
| 3.1.5 电器设备和照明参数 | 第39页 |
| 3.1.6 供暖锅炉空及系统参数 | 第39页 |
| 3.2 各类建筑能耗影响因子与水平数的选取 | 第39-41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4 SPSS软件对建筑能耗影响因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 第43-67页 |
| 4.1 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 4.1.1 基本理论 | 第43页 |
| 4.1.2 SPSS基本介绍 | 第43-44页 |
| 4.2 正交试验表格设计 | 第44-52页 |
| 4.2.1 正交表的设计目的 | 第44页 |
| 4.2.2 正交表的设计思路 | 第44-45页 |
| 4.2.3 正交表的设计方案 | 第45-52页 |
| 4.3 大型办公建筑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52-54页 |
| 4.4 中小型办公建筑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54-56页 |
| 4.5 超高层办公建筑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 4.6 商场建筑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58-59页 |
| 4.7 宾馆建筑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59-60页 |
| 4.8 住宅建筑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60-61页 |
| 4.9 住宅建筑照明、家用电器、生活热水能耗预测 | 第61-62页 |
| 4.10 建筑能耗预测模型修正系数选择 | 第62-63页 |
| 4.11 建筑能耗预测模型检验 | 第63-66页 |
| 4.11.1 实测建筑基本情况 | 第63-65页 |
| 4.11.2 预测建筑模型的检验 | 第65-66页 |
| 4.12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