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概述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2.3 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 | 第15-16页 |
1.2.4 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趣味性评价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3 评价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3.1 评价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3.2 评价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设计及评价的研究综述 | 第19-39页 |
2.1 居住区规划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0页 |
2.1.1 居住区及其相关概念 | 第19页 |
2.1.2 居住区规划设计遵循原则 | 第19-20页 |
2.2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及行为分析 | 第20-26页 |
2.2.1 户外儿童游戏空间 | 第20页 |
2.2.2 儿童心理及行为 | 第20-22页 |
2.2.3 不同年龄段对游戏空间环境色彩的需求特征 | 第22页 |
2.2.4 儿童游戏行为与场地环境关系 | 第22-26页 |
2.3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设计概述 | 第26-36页 |
2.3.1 景观及趣味性景观概念 | 第26-27页 |
2.3.2 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构成要素分析 | 第27-29页 |
2.3.3 影响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中趣味性因素分析 | 第29-36页 |
2.4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评价 | 第36-39页 |
2.4.1 使用后评价(POE)景观评价概述 | 第36-37页 |
2.4.2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评价的含义 | 第37页 |
2.4.3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评价的内容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9-54页 |
4.1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使用后评价方法 | 第39-41页 |
4.1.1 层次分析法 | 第39页 |
4.1.2 模糊评价法 | 第39-41页 |
4.1.3 AHP——综合评价法 | 第41页 |
4.2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使用后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1-53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1-42页 |
4.2.2 咨询对象的选择 | 第42页 |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43页 |
4.2.4 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 第43-44页 |
4.2.5 指标权重计算 | 第44-47页 |
4.2.6 因子指标评价及评分方法 | 第47-52页 |
4.2.7 综合指数计算 | 第52-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评价 | 第54-71页 |
5.1 评价对象和内容 | 第54-56页 |
5.1.1 评价对象 | 第54-55页 |
5.1.2 评价内容 | 第55-56页 |
5.2 数据采集方法 | 第56-57页 |
5.3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57-67页 |
5.3.1 上海市三林绿波家园 | 第57-62页 |
5.3.2 上海市浦东新区锦绣天第 | 第62-64页 |
5.3.3 上海市闸北区临汾名城 | 第64-67页 |
5.4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设计结果比较分析 | 第67-69页 |
5.4.1 评价结果 | 第67-68页 |
5.4.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5.5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69-70页 |
5.5.1 游戏设施 | 第69页 |
5.5.2 植物配置 | 第69-70页 |
5.5.3 配套设施 | 第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趣味性设计对策 | 第71-74页 |
6.1 设计基本原则 | 第71页 |
6.1.1 实用性原则 | 第71页 |
6.1.2 以人为本原则 | 第71页 |
6.1.3 生态性原则 | 第71页 |
6.2 景观设计对策 | 第71-73页 |
6.2.1 自然性的设计手法 | 第72页 |
6.2.2 多功能的游戏空间 | 第72页 |
6.2.3 美观的主题环境 | 第72页 |
6.2.3 丰富的游戏方式 | 第72-7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I 评价因子筛查问卷调查表 | 第80-82页 |
附录II层次分析法专家权重调研问卷 | 第8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