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1.3 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关于活字印刷术起源问题的国内外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印刷术在中国与欧洲遭遇不同命运的原因研究 | 第11-13页 |
1.2.3 中国印刷术如何西传到欧洲的国内外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小结 | 第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中国印刷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17-25页 |
2.1 中国印刷技术发展的背景 | 第17-19页 |
2.1.1 造纸技术的发明和墨的使用——物质条件 | 第17-18页 |
2.1.2 印章与拓印技术的发展——技术条件 | 第18-19页 |
2.1.3 隋唐的统一和佛教的发展——社会条件 | 第19页 |
2.2 中国印刷技术发展的概况 | 第19-25页 |
2.2.1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 第19-22页 |
2.2.2 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 | 第22-25页 |
第3章 中国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 第25-29页 |
3.1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印刷业 | 第25-26页 |
3.1.1 早期的欧洲印刷 | 第25页 |
3.1.2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印刷技术 | 第25-26页 |
3.2 印刷术向欧洲传播的途径 | 第26-27页 |
3.2.1 元朝欧洲人和中国的正面接触 | 第26页 |
3.2.2 欧洲与亚洲国家的直接接触——十字军东征 | 第26-27页 |
3.2.3 亚欧陆上通道的打通——蒙古军队的西征 | 第27页 |
3.3 谷腾堡的铅合金活字印刷技术 | 第27-29页 |
第4章 印刷术对中国、欧洲的影响 | 第29-35页 |
4.1 印刷术对中国的影响 | 第29-31页 |
4.1.1 印刷术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 第29页 |
4.1.2 印刷术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 第29-30页 |
4.1.3 印刷术在中国产生的文化、政治效应 | 第30-31页 |
4.1.4 印刷术在中国产生的经济效应 | 第31页 |
4.2 印刷术对欧洲的影响 | 第31-33页 |
4.2.1 印刷术在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教育的作用 | 第32页 |
4.2.2 印刷术在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科学发展的作用 | 第32页 |
4.2.3 印刷术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 第32-33页 |
4.3 活字印刷术未能迅速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原因 | 第33-35页 |
4.3.1 印刷技术的不完善 | 第33页 |
4.3.2 受印刷工匠的文化素质和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33-3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5-37页 |
5.1 对中国印刷术发展的总结 | 第35-36页 |
5.2 不足之处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