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引言 | 第9页 |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 ·国外自攻螺钉抗剪性能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自攻螺钉抗剪性能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自钻螺钉连接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 第20-48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试验内容 | 第20页 |
| ·材性试验 | 第20-24页 |
| ·厚板材性试验 | 第20-22页 |
| ·薄板材性试验 | 第22-24页 |
| ·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自钻螺钉连接抗剪性能试验 | 第24-46页 |
| ·试验目的 | 第24页 |
| ·试件设计 | 第24-30页 |
| ·试验装置及加载制度 | 第30页 |
| ·试验现象 | 第30-35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5-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三章 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自钻螺钉连接抗剪承载力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8-67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ANSYS有限元程序概述 | 第48-49页 |
| ·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自钻螺钉连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4页 |
| ·单元类型选取 | 第49页 |
| ·材料非线性问题 | 第49-52页 |
| ·几何非线性问题 | 第52页 |
| ·建立几何模型 | 第52-53页 |
| ·网格划分 | 第53-54页 |
| ·接触状态的建立 | 第54-55页 |
| ·边界约束和荷载的施加 | 第55页 |
| ·模型求解 | 第55-56页 |
| ·结果后处理 | 第56页 |
| ·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自钻螺钉连接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56-66页 |
| ·有限元模拟与试验过程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 ·破坏模式对比分析 | 第57-61页 |
| ·荷载—变形曲线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 ·抗剪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63-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四章 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自钻螺钉连接抗剪承载力影响因素及其设计方法研究 | 第67-103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自钻螺钉连接抗剪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90页 |
| ·螺钉直径及连接板件厚度对单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 第67-78页 |
| ·螺钉排列方式对自攻自钻螺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 第78-83页 |
| ·螺钉个数对自攻自钻螺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 第83-87页 |
| ·螺钉间距对自攻自钻螺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 第87-90页 |
| ·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自钻螺钉连接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探讨 | 第90-101页 |
| ·单颗自攻自钻螺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 | 第90-95页 |
| ·自攻自钻螺钉群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 | 第95-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 ·结论 | 第103-104页 |
| ·今后尚待研究的问题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科研和获奖情况 | 第108-109页 |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