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审计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9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研究框架第12页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2-14页
2 文献述评与相关概念第14-23页
    2.1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机理第14-17页
        2.1.1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涵义第14页
        2.1.2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种类第14-15页
        2.1.3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第15-17页
    2.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素第17-18页
    2.3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的现状第18-19页
        2.3.1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总体分析第18页
        2.3.2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第18-19页
    2.4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的国外经验第19-22页
        2.4.1 采用债务融资的黄金法则第20页
        2.4.2 对关键财政指标设限第20-21页
        2.4.3 财政预算透明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审计预警的功能分析第23-32页
    3.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审计预警的理论分析第23-25页
        3.1.1 审计预警的涵义第23页
        3.1.2 审计预警的地位第23-24页
        3.1.3 审计预警的作用第24页
        3.1.4 审计预警的任务第24-25页
    3.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审计预警功能的调查分析第25-31页
        3.2.1 问卷设计和样本描述第25页
        3.2.2 模型构建及变量定义第25-27页
        3.2.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第27-28页
        3.2.4 问卷结果分析第28-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审计预警机制的构建第32-45页
    4.1 审计预警机制的构成要素和工作流程第32页
        4.1.1 审计预警机制的构成要素第32页
        4.1.2 审计预警机制的工作流程第32页
    4.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审计识别机制第32-34页
        4.2.1 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险的特征和涵义第32-33页
        4.2.2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分类第33-34页
    4.3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审计评估机制第34-40页
        4.3.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审计预警指标的优选第35-36页
        4.3.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审计预警指标的确定第36-40页
    4.4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审计报告机制第40-43页
        4.4.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审计预警模型的重构第40-41页
        4.4.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审计预警模型的应用第41-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5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审计控制对策第45-48页
    5.1 优化审计预警环境第45-46页
    5.2 不断完善审计预警机制第46页
    5.3 加强信息与沟通第46-47页
    5.4 持续监督第47页
    5.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6 研究结论及建议第48-50页
    6.1 研究结论第48页
    6.2 政策建议第48-49页
    6.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关键链的高效科研项目进度管理研究--以S学院为例
下一篇:行业标准化对浙江省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