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1.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四)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3-16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3. 评析 | 第15-16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一) 家庭农场的定义和特征 | 第16-17页 |
1. 定义 | 第16页 |
2. 特征 | 第16-17页 |
(二) 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和特征 | 第17-18页 |
1. 定义 | 第17页 |
2. 特征 | 第17-18页 |
(三) 家庭农场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 | 第18-19页 |
二、发展家庭农场的理论支撑与国内外发展家庭农场的成功实践 | 第19-25页 |
(一) 理论支撑 | 第19-21页 |
1. 企业规模经济理论 | 第19页 |
2.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9-21页 |
(二) 国内外家庭农场的成功实践及经验启示 | 第21-25页 |
1. 国外家庭农场的成功实践 | 第21-22页 |
2. 国内家庭农场的成功实践 | 第22-24页 |
3. 经验启示 | 第24-25页 |
三、发展家庭农场应具备的条件 | 第25-29页 |
(一) 土地规模的适度集中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动是前提条件 | 第25-26页 |
1. 土地规模的适度集中 | 第25页 |
2. 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动 | 第25-26页 |
(二) 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是关键条件 | 第26页 |
1. 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 第26页 |
2. 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 第26页 |
(三) 培育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基础条件 | 第26-27页 |
1. 新型职业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 第26-27页 |
2. 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 第27页 |
(四) 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是必要条件 | 第27-29页 |
1. 完善的土地确权制度 | 第27页 |
2. 完善的农产品支持价格制度 | 第27-28页 |
3. 明确的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和监管制度 | 第28-29页 |
四、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 | 第29-35页 |
(一) 发展迅速 | 第29页 |
1. 注册登记数量增长快 | 第29页 |
2. 分布地区广泛 | 第29页 |
(二) 组织形式多样 | 第29-31页 |
1. “股东+生产基地”形式 | 第29-30页 |
2.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形式 | 第30页 |
3. 单独经营形式 | 第30-31页 |
(三) 发展模式多样 | 第31-32页 |
1. 种植型 | 第31页 |
2. 养殖型 | 第31页 |
3. 复合型 | 第31-32页 |
4. 农产品加工型 | 第32页 |
(四) 政策推动有力 | 第32-35页 |
1. 注册登记法规政策的出台 | 第32-33页 |
2. 形式多样的扶持政策 | 第33-35页 |
五、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5-51页 |
(一) 土地因素 | 第35-43页 |
1. 土地经营规模偏小而且分散 | 第35-38页 |
2. 土地流转过程受阻 | 第38-43页 |
(二) 资金因素 | 第43-46页 |
1. 农民收入水平偏低,自身投入能力不足 | 第43-44页 |
2. 金融支持不足 | 第44-46页 |
(三) 人才因素 | 第46-49页 |
1. 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高素质的农场主 | 第46-48页 |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问题 | 第48-49页 |
(四) 其他因素 | 第49-51页 |
1. 注册登记制度不完善 | 第49页 |
2. 监管制度不完善 | 第49页 |
3. 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 | 第49-50页 |
4. 机械化程度低 | 第50页 |
5. 销售渠道狭窄及运输成本高 | 第50-51页 |
六、促进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 | 第51-57页 |
(一) 完善落实相关政策,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第51-52页 |
1. 完善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登记标准 | 第51页 |
2. 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保护农场主利益 | 第51页 |
3. 拓宽销售渠道,并降低销售成本 | 第51页 |
4. 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 | 第51-52页 |
5. 加大对家庭农场的监管,实行行业化管理 | 第52页 |
(二)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的适度集中 | 第52-53页 |
1. 继续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52-53页 |
2.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 | 第53页 |
3. 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消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 第53页 |
(三) 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加强农村信贷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力度 | 第53-55页 |
1.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担保物范围 | 第53-54页 |
2. 建立家庭农场风险共担及补偿机制 | 第54-55页 |
3. 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建设,稳步推行农业保险制度 | 第55页 |
(四)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培育现代家庭农场主 | 第55-57页 |
1. 合理选择培训对象 | 第55页 |
2. 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 第55页 |
3. 结合实际创新教育培训内容 | 第55-56页 |
4. 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 第56-57页 |
七、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57-58页 |
(一) 结论 | 第57页 |
(二) 展望 | 第57-58页 |
注释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