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11-15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 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 | 第11-12页 |
(二) 本文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 第12页 |
二 主要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三 创新之处 | 第12-15页 |
第二章 P2P 网络借贷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一 P2P 网络借贷概念界定 | 第15页 |
二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起源、现状和发展 | 第15-16页 |
三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特征研究 | 第16-20页 |
(一) P2P 网络借贷的研究方式 | 第16-17页 |
(二) 财务信息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17-18页 |
(三) 人口特征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18-19页 |
(四) 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19-20页 |
四 P2P 网络借贷平台营运模式的分类 | 第20页 |
五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国外代表性 P2P 网络借贷平台发展模式 | 第23-33页 |
一 英国的 Zopa 平台 | 第23-25页 |
(一) 平台简介和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二) 运营模式及盈利方式 | 第24-25页 |
(三) 风险控制 | 第25页 |
(四) 信息公开情况 | 第25页 |
二 美国的 prosper、Lending Club 平台 | 第25-30页 |
(一) 平台简介和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二) 运营模式及盈利方式 | 第27-28页 |
(三) 风险控制 | 第28-29页 |
(四) 信息公开情况 | 第29页 |
(五) 经营特点 | 第29-30页 |
三 慈善平台 Kiva 模式 | 第30-33页 |
(一) 平台简介 | 第30页 |
(二) 运营模式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国内代表性 P2P 网络借贷平台发展模式 | 第33-45页 |
一 中国 P2P 网络借贷平台发展阶段 | 第33-34页 |
二 国内 P2P 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类型 | 第34页 |
三 线上单纯中介型——拍拍贷 | 第34-36页 |
(一) 平台简介和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二) 运营模式及盈利方式 | 第35-36页 |
(三) 风险控制 | 第36页 |
四 线下审核担保型——安心贷 | 第36-38页 |
(一) 平台简介和发展现状 | 第36-37页 |
(二) 运营模式及盈利方式 | 第37-38页 |
(三) 风险控制 | 第38页 |
五 线上线下复合型——红岭创投 | 第38-40页 |
(一) 平台简介和发展现状 | 第38-39页 |
(二) 运营模式及盈利方式 | 第39-40页 |
(三) 风险控制 | 第40页 |
六 综合理财融资型——宜信 | 第40-45页 |
(一) 平台简介和发展现状 | 第40-41页 |
(二) 运营模式及盈利方式 | 第41-42页 |
(三) 风险控制 | 第42-45页 |
第五章 国内外 P2P 网络借贷平台对比分析 | 第45-49页 |
一 平台交易模式对比 | 第45-46页 |
二 交易额度、利率和收费方式对比 | 第46-47页 |
三 风险控制对比 | 第47页 |
四 行业法律规范和监管情况对比 | 第47-49页 |
第六章 P2P 网络借贷对国内金融的影响及风险控制建议 | 第49-55页 |
一 P2P 网络借贷对国内经济和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 第49-51页 |
(一) 加大了正规金融市场的风险 | 第49-50页 |
(二) 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造成了影响 | 第50-51页 |
(三) 对社会的稳定形成了风险 | 第51页 |
二 网络借贷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一) 制定完善针对网络借贷的政策法规 | 第52页 |
(二) 构建网络借贷的监管机制加强风险监管 | 第52页 |
(三) 指导 P2P 网络借贷平台强化风险内控机制 | 第52-53页 |
(四) 督促平台进一步完善交易环节和规则 | 第53页 |
(五)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 | 第53-54页 |
(六) 建立第三方的担保补偿和存款保险制度 | 第54-55页 |
第七章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