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高超声速目标拦截问题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多拦截器协同制导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多智能体覆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4 多智能体编队飞行控制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5 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模型建立与制导过程分析 | 第18-30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坐标系的定义及转换关系 | 第18-21页 |
2.2.1 坐标系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2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 第19-21页 |
2.3 运动模型的建立 | 第21-26页 |
2.3.1 拦截器运动模型 | 第22-23页 |
2.3.2 目标运动模型 | 第23-24页 |
2.3.3 相对运动模型 | 第24-26页 |
2.4 目标运动特性分析 | 第26-27页 |
2.5 制导过程分析 | 第27-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多拦截器协同探测问题研究 | 第30-46页 |
3.1 弓引言 | 第30页 |
3.2 多拦截器探测数据融合 | 第30-32页 |
3.2.1 基于卡尔曼加权算法的数据融合方法 | 第30-32页 |
3.2.2 多拦截器探测数据融合 | 第32页 |
3.3 基于IMM滤波的弹目相对运动信息协同估计 | 第32-39页 |
3.3.1 滤波估计理论基础 | 第32-36页 |
3.3.2 滤波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3.3.3 滤波的稳定性分析 | 第37-39页 |
3.4 目标运动轨迹预测 | 第39-41页 |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3.5.1 探测数据融合仿真与分析 | 第41-42页 |
3.5.2 协同滤波仿真与分析 | 第42-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基于编队控制的中制导段协同导引问题研究 | 第46-60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问题描述与模型建立 | 第46-49页 |
4.3 中末制导段交接班条件分析 | 第49-52页 |
4.3.1 弹道约束条件分析 | 第49-50页 |
4.3.2 导引头视场约束条件分析 | 第50-52页 |
4.3.3 交接班约束条件解的存在性分析 | 第52页 |
4.4 中制导段导引律设计 | 第52-55页 |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5-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基于动态目标覆盖理论的末制导段协同导引方法研究 | 第60-72页 |
5.1 引言 | 第60-61页 |
5.2 主拦截器的确定与更新 | 第61-62页 |
5.2.1 主拦截器的确定 | 第61-62页 |
5.2.2 主拦截器的更新 | 第62页 |
5.3 拦截器侧向机动范围预测 | 第62-65页 |
5.3.1 拦截器运动模型的线性化 | 第62-64页 |
5.3.2 侧向机动范围的预测 | 第64-65页 |
5.4 末制导协同导引律设计 | 第65-67页 |
5.4.1 协同制导指标函数 | 第65-67页 |
5.4.2 协同导引律设计 | 第67页 |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7-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