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学术意义 | 第8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危机传播与电视新闻直播 | 第14-20页 |
2.1 关于危机传播 | 第14-15页 |
2.1.1 危机的概念界定及其特征 | 第14页 |
2.1.2 危机传播的概念界定及其作用 | 第14-15页 |
2.2 关于电视新闻直播 | 第15-17页 |
2.2.1 电视新闻直播的定义和分类 | 第15-16页 |
2.2.2 电视新闻直播的特点分析 | 第16-17页 |
2.3 电视新闻直播在危机事件传播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 第17-20页 |
2.3.1 危机爆发后信息的迅速传播 | 第17-18页 |
2.3.2 危机蔓延时期的秩序重塑 | 第18页 |
2.3.3 危机缓解阶段的心理引导 | 第18-20页 |
3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发展变化 | 第20-27页 |
3.1 危机事件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发展历程综述 | 第20-21页 |
3.1.1 起步阶段 | 第20页 |
3.1.2 探索阶段 | 第20页 |
3.1.3 发展阶段 | 第20-21页 |
3.2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信息的传播特性和传播模型 | 第21-23页 |
3.2.1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信息的传播特性 | 第21-22页 |
3.2.2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传播中危机信息的传播模型 | 第22-23页 |
3.3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创新之处 | 第23-27页 |
3.3.1 普通民众参与报道,直播素材来源多元化 | 第24-25页 |
3.3.2 表达手段和接收终端多样性,实现了立体化、多层次传播 | 第25-26页 |
3.3.3 传受双方互动加强,受众地位逐步提升 | 第26-27页 |
4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存在的问题 | 第27-33页 |
4.1 缺乏对事件信息的多角度深层挖掘 | 第27-29页 |
4.1.1 报道内容同质化严重 | 第27-28页 |
4.1.2 报道层次不够丰富 | 第28-29页 |
4.2 过度煽情和渲染,盲目追求轰动效应 | 第29-31页 |
4.2.1 报道中过度煽情,“宣传”色彩浓厚 | 第30页 |
4.2.2 极力渲染悲惨场面,给受众以视觉刺激 | 第30-31页 |
4.3 直播采访中记者冷漠无情,产生“媒介暴力” | 第31-33页 |
5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改进策略 | 第33-38页 |
5.1 延伸新闻触角,拓展内容深度 | 第33-35页 |
5.1.1 丰富报道层次,挖掘信息深度 | 第33页 |
5.1.2 整合网络资源,扩充直播素材 | 第33-34页 |
5.1.3 积极与新媒体联动,打造意见整合平台 | 第34-35页 |
5.2 回归事件本身,进行理性、客观报道 | 第35-36页 |
5.2.1 找准角色定位,明确报道思路 | 第35-36页 |
5.2.2 坚持适度原则,做到平衡、客观报道 | 第36页 |
5.3 恪守新闻伦理,注重人文关怀 | 第36-38页 |
6 结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之目录 | 第41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