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2 软岩小净距隧道支护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软岩和小净距隧道的定义 | 第13-14页 |
1.2.2 软岩和小净距隧道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 软岩小净距隧道支护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3页 |
2 新城子隧道概况及围岩大变形分析 | 第23-35页 |
2.1 软弱围岩及小净距隧道特点 | 第23-27页 |
2.1.1 软弱围岩及小净距隧道变形特点 | 第23-25页 |
2.1.2 支护结构特点 | 第25-26页 |
2.1.3 施工方法特点 | 第26-27页 |
2.2 新城子隧道工程概况 | 第27-31页 |
2.2.1 工程概况 | 第27-29页 |
2.2.2 岩土地质概况 | 第29-30页 |
2.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0-31页 |
2.3 新城子隧道工程大变形机理分析 | 第31-35页 |
2.3.1 地应力场对隧道变形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2 地层岩性对隧道变形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3 地下水对隧道变形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4 隧道施工工法及支护措施对变形的影响 | 第34-35页 |
3 不同支护结构下隧道施工有限元模拟及优化 | 第35-70页 |
3.1 位移计算及对比分析 | 第37-45页 |
3.1.1 竖向位移对比分析 | 第37-40页 |
3.1.2 水平位移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3.1.3 左右线掌子面不同间距下围岩位移对比分析 | 第42-44页 |
3.1.4 不同支护结构控制围岩变形效果对比 | 第44-45页 |
3.2 初期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 第45-61页 |
3.2.1 锚杆轴力 | 第45-47页 |
3.2.2 钢拱架应力 | 第47-52页 |
3.2.3 喷射砼应力对比分析 | 第52-56页 |
3.2.4 二衬砼应力对比分析 | 第56-61页 |
3.3 初期支护参数优化 | 第61-70页 |
3.3.1 喷射混凝土厚度优化 | 第61-64页 |
3.3.2 钢拱架类型优化 | 第64-67页 |
3.3.3 拱架间距优化 | 第67-70页 |
4 现场量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70-102页 |
4.1 新城子隧道试验概况 | 第70-78页 |
4.1.1 试验目的及意义 | 第70页 |
4.1.2 试验方案简介 | 第70-75页 |
4.1.3 各实验断面测试项目及测点布置 | 第75-78页 |
4.2 拱顶下沉和水平位移量测及分析 | 第78-81页 |
4.2.1 各断面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分析 | 第78-81页 |
4.3 锚杆轴力量测及分析 | 第81-86页 |
4.4 围岩压力量测及对比分析 | 第86-91页 |
4.5 钢拱架应力量测及对比分析 | 第91-96页 |
4.6 二衬混凝土应力量测及对比分析 | 第96-100页 |
4.7 监控量测分析结论 | 第100-10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5页 |
5.1 结论 | 第102-104页 |
5.2 展望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