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南方红壤区强度开发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泥沙来源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红壤强度开发区土地利用类型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存在问题第16-1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7-2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7-21页
        2.1.1 自然概况第17-18页
        2.1.2 土地利用状况第18-21页
    2.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2.3 研究方法第22-24页
        2.3.1 样品的采集第22页
        2.3.2 待测指纹因子的选择第22-23页
        2.3.3 实验分析第23页
        2.3.4 组合指纹法第23-24页
    2.4 技术路线第24-25页
    2.5 数据处理第25-26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6-57页
    3.1 泥沙源地指纹因子识别第26-41页
        3.1.1 不同泥沙收集点指纹因子识别与筛选第26-29页
        3.1.2 不同泥沙收集区最佳指纹因子构建第29-34页
        3.1.3 组合指纹分析体系建立第34-39页
        3.1.4 小结第39-41页
    3.2 工矿—农业复合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第41-47页
        3.2.1 流域内不同场次降雨特征第41-42页
        3.2.2 锋面雨季流域泥沙来源分析第42-44页
        3.2.3 台风雨季流域泥沙来源分析第44-46页
        3.2.4 小结第46-47页
    3.3 典型农作区泥沙来源分析第47-52页
        3.3.1 锋面雨季流域泥沙来源分析第47-49页
        3.3.2 台风雨季流域泥沙来源分析第49-51页
        3.3.3 小结第51-52页
    3.4 强度开发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第52-57页
        3.4.1 锋面雨季流域泥沙来源分析第52-53页
        3.4.2 台风雨季流域泥沙来源分析第53-55页
        3.4.3 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4.1 结论第57-58页
    4.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尺度效应研究
下一篇:安溪县花岗岩崩岗非饱和土水分特征曲线及强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