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及主要的结构体系 | 第11-13页 |
1.3 开洞剪力墙分类及受力特点 | 第13-16页 |
1.3.1 整体剪力墙 | 第13-14页 |
1.3.2 小开口整体剪力墙 | 第14-15页 |
1.3.3 联肢剪力墙 | 第15页 |
1.3.4 壁式框架 | 第15-16页 |
1.4 国内外剪力墙及开洞剪力墙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内容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开洞剪力墙的计算方法 | 第20-38页 |
2.1 基本假定 | 第20-21页 |
2.2 剪力墙的传统计算方法 | 第21-32页 |
2.2.1 整体剪力墙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 第21-23页 |
2.2.2 小开口整体墙的内力及位移计算 | 第23-25页 |
2.2.3 联肢墙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 第25-30页 |
2.2.3.1 双肢墙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 第25-29页 |
2.2.3.2 多肢剪力墙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 第29-30页 |
2.2.4 壁式框架计算 | 第30-31页 |
2.2.5 小结 | 第31-32页 |
2.3 有限元法计算剪力墙 | 第32-35页 |
2.3.1 有限元法发展概况 | 第32-33页 |
2.3.2 当代有限元法的主要发展成果 | 第33页 |
2.3.3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及分类 | 第33-34页 |
2.3.4 有限元法的求解过程 | 第34-35页 |
2.3.5 剪力墙计算有限条法 | 第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基于ANSYS软件的钢筋混凝土理论 | 第38-62页 |
3.1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38页 |
3.2 ANSYS软件介绍 | 第38-39页 |
3.3 ANSYS软件分析的三个基本模块 | 第39-40页 |
3.4 采用有限元法对钢混进行分析 | 第40-42页 |
3.4.1 有限元法分析钢混的基本原理 | 第40页 |
3.4.2 钢混的有限元法模型介绍 | 第40-42页 |
3.5 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42-56页 |
3.5.1 混凝土的线性行为 | 第43页 |
3.5.2 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 | 第43-55页 |
3.5.3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55-56页 |
3.6 ANSYS数值计算方法 | 第56-60页 |
3.7 ANSYS数值计算收敛的影响因素 | 第6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开洞剪力墙的ANSYS分析 | 第62-70页 |
4.1 剪力墙模型的选取准则 | 第62-65页 |
4.1.1 剪力墙模型外部尺寸的选取准则 | 第62页 |
4.1.2 洞口形式的选取 | 第62-64页 |
4.1.3 剪力墙材料 | 第64-65页 |
4.2 用ANSYS软件分析剪力墙 | 第65-69页 |
4.2.1 用ANSYS软件建立剪力墙模型 | 第65-66页 |
4.2.2 网格划分 | 第66-67页 |
4.2.3 用ANSYS软件对模型求解 | 第67-68页 |
4.2.4 ANSYS分析后处理 | 第68-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82页 |
5.1 本章概述 | 第70页 |
5.2 不同的开洞形式对剪力墙的影响分析 | 第70-76页 |
5.2.1 开洞率大小对剪力墙刚度和变形性能的影响 | 第70-74页 |
5.2.2 洞口是否规则排列对剪力墙刚度和变形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5.2.3 不同的洞口形状对剪力墙的影响 | 第75-76页 |
5.2.4 剪力墙刚度及变形性能受洞口形式影响总结 | 第76页 |
5.3 不同的洞口形式对剪力墙轴向应力分布产生的影响 | 第76-80页 |
5.3.1 洞口是否规则排列和洞口形状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 第77-78页 |
5.3.2 洞口排列是否均匀以及洞口形状的不同对剪力墙第一主应力的影响 | 第78-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