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1.2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2 一次历史事件的回顾 | 第20-28页 |
2.1 重温苏联建筑师联合会第一届全会 | 第20-22页 |
2.1.1 全会召开的背景 | 第20-21页 |
2.1.2 会议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2.2 赖特被邀请并主动出席全会的原因分析 | 第22-28页 |
2.2.1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 第22-24页 |
2.2.2 赖特与苏联过往的接触 | 第24-28页 |
3 赖特的民族建筑理念 | 第28-42页 |
3.1 草原式住宅与流动空间 | 第28-31页 |
3.2 美国风住宅 | 第31-33页 |
3.3 “广亩城市”的设想 | 第33-35页 |
3.4 “有机建筑”理论 | 第35-40页 |
3.5 赖特民族建筑理念的实质 | 第40-42页 |
4 苏联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建筑思想的演进 | 第42-64页 |
4.1 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理论的释义与解读 | 第42-46页 |
4.1.1 以古典建筑语言支持新政权 | 第43-46页 |
4.1.2 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指导思想的确立 | 第46页 |
4.2 1930-1950年代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理论的代表建筑 | 第46-64页 |
4.2.1 古典复兴派建筑师们的创作 | 第46-54页 |
4.2.2 工业建筑与居住区规划 | 第54-56页 |
4.2.3 1950年代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代表建筑 | 第56-61页 |
4.2.4 对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建筑风格的再认识 | 第61-64页 |
5 赖特民族建筑理念与苏联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建筑理念的辨析 | 第64-100页 |
5.1 赖特在苏联建筑师联合会第一届全会上的讲话 | 第64-65页 |
5.2 赖特与苏联之间的误解 | 第65-68页 |
5.3 赖特民族建筑理念与苏联民族建筑理念的辨析与形式的比较 | 第68-100页 |
5.3.1 理念的辨析 | 第68-71页 |
5.3.2 形式的比较 | 第71-100页 |
6 苏联建筑发展的现代阶段(1950-1990年代) | 第100-106页 |
6.1 建筑向装配化和工业化发展 | 第100-101页 |
6.2 苏联现代建筑对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体现 | 第101-106页 |
7 1990年代之后俄罗斯新的民族形式的探索 | 第106-120页 |
7.1 建筑思想的层面 | 第106-108页 |
7.1.1 转型初期 | 第106-107页 |
7.1.2 转型中后期 | 第107-108页 |
7.2 实践表达的层面 | 第108-117页 |
7.2.1 民族建筑风格的探索 | 第108-110页 |
7.2.2 民族建筑符号的混搭 | 第110-112页 |
7.2.3 地域主义创作的先锋 | 第112-114页 |
7.2.4 地域风格的木构表现 | 第114-116页 |
7.2.5 地域建筑的自然理念 | 第116-117页 |
7.3 民族形式与地域主义建筑理念的辨析 | 第117-120页 |
8 结论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4页 |
附录A:赖特建筑年表 | 第124-130页 |
附录B:苏联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建筑大事年表 | 第130-134页 |
索引 | 第134-138页 |
作者简历 | 第138-14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