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3-23页 |
1.1 牡丹品种分类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 牡丹杂交育种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国外牡丹杂交育种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牡丹杂交育种 | 第16-17页 |
1.3 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子代鉴定中得应用 | 第17-18页 |
1.4 分子标记技术在牡丹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5 SRAP(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 | 第19-23页 |
1.5.1 SRAP标记的原理和特点 | 第19-21页 |
1.5.2 SRAP分子标记技术在牡丹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1.5.2.1 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研究 | 第21页 |
1.5.2.2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1-22页 |
1.5.2.3 品种分类研究 | 第22页 |
1.5.2.4 遗传背景分析、种质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 | 第22-23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5页 |
2.1 杂交育种试验 | 第23-30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3-26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6-30页 |
2.1.2.1 牡丹性状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 第26页 |
2.1.2.2 花期柱头粘液分泌的动态观察 | 第26页 |
2.1.2.3 人工杂交授粉 | 第26-30页 |
2.2 牡丹杂交亲本亲缘关系与杂交一代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 第30-35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2.2.3 试剂 | 第30-31页 |
2.2.4 试验方法 | 第31-35页 |
2.2.4.1 牡丹试验材料基因组DNA模板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4.1.1 DNA的提取 | 第31页 |
2.2.4.1.2 DNA质量检测 | 第31-32页 |
2.2.4.2 牡丹试验材料SRAP-PCR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32页 |
2.2.4.3 SRAP-PCR扩增 | 第32页 |
2.2.4.4 电泳检测 | 第32页 |
2.2.4.5 引物筛选 | 第32-33页 |
2.2.4.6 供试材料的PCR扩增 | 第33-34页 |
2.2.4.6.1 供试材料的PCR扩增 | 第33页 |
2.2.4.6.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3-34页 |
2.2.4.7 银染显色 | 第34页 |
2.2.4.8 电泳结果统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2.2.4.8.1 电泳结果统计 | 第34页 |
2.2.4.8.2 SRAP结果的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1页 |
3.1 杂交结果 | 第35-41页 |
3.1.1 选择用于SRAP分析的杂交组合及亲本形态学特征 | 第38-39页 |
3.1.2 选择用于SRAP分析的杂交子代的形态学特征 | 第39-41页 |
3.2 杂交亲本亲缘关系与杂交一代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 第41-51页 |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3.2.2 牡丹杂交一代SRAP-PCR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42页 |
3.2.3 引物筛选 | 第42-43页 |
3.2.4 SRAP扩增结果与引物多态性分析 | 第43-44页 |
3.2.5 扩增产物的条带统计 | 第44-46页 |
3.2.6 亲本及子代的遗传变异指数 | 第46-48页 |
3.2.7 聚类图与聚类分析 | 第48-51页 |
3.2.7.1 杂交亲本聚类分析 | 第48-50页 |
3.2.7.2 亲本与杂交一代聚类分析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55页 |
4.1 亲本性状在育种目标中的应用 | 第51-52页 |
4.2 育种技术中常见问题的解决 | 第52页 |
4.3 不同杂交组合与结实率的关系 | 第52-53页 |
4.4 亲缘关系与结实率的关系 | 第53-54页 |
4.5 牡丹杂交一代SRAP分子标记鉴定及遗传分析 | 第54-55页 |
4.6 形态指标鉴定与SRAP分析鉴定结果的分析 | 第55页 |
5 结论 | 第55-57页 |
5.1 针对杂交目的性状的亲本搭配 | 第55-56页 |
5.2 基于亲和性分析的亲本选择 | 第56页 |
5.3 SRAP标记技术是牡丹杂交后代鉴别的重要方法 | 第56页 |
5.4 牡丹杂交一代的早期选择 | 第56-57页 |
创新点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