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一、 引言 | 第7-12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0页 |
1. 期刊文献 | 第8-9页 |
2. 学位论文 | 第9页 |
3. 专著书籍 | 第9-10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2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二、 微电影的传播及接受 | 第12-19页 |
(一) 微电影的传播 | 第12-14页 |
1. 传播主体的全民性 | 第12-13页 |
2.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 第13页 |
3. 传播受众的互动性 | 第13页 |
4. 传播模式的多元性 | 第13-14页 |
(二) 微电影的接受者——受众 | 第14页 |
(三) 微电影受众的研究逻辑架构 | 第14-19页 |
1. 微电影受众“结构的”分析 | 第15-18页 |
2. 微电影受众“行为的”分析 | 第18-19页 |
三、 微电影对受众主体(大学生)心理影响的抽样调查 | 第19-29页 |
(一) 调查内容 | 第19页 |
(二) 调查方法 | 第19-20页 |
(三) 样本构成 | 第20-21页 |
(四)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1-29页 |
1. 微电影受众的基本信息 | 第21-22页 |
2. 微电影受众的观看心理 | 第22-23页 |
3. 微电影受众的观看渠道及观看频率 | 第23-24页 |
4. 微电影受众的题材偏好 | 第24-25页 |
5. 微电影受众观看后的相关行为特点 | 第25-27页 |
6. 微电影的不足及未来发展 | 第27-29页 |
四、 微电影对受众心理的双重影响 | 第29-39页 |
(一) 微电影对受众心理的积极影响 | 第30-36页 |
1. 体现阅读的新形式,满足“求新求快”心理 | 第30-31页 |
2. 激发视听觉注意,形成心理“期待” | 第31-32页 |
3. 唤起情感共鸣,产生心理“认同” | 第32-33页 |
4. 人人可当导演,实现“自我实现”心理需求 | 第33-34页 |
5. 获取品牌信息,渗透心理“潜意识” | 第34-36页 |
(二) 微电影对受众心理的消极影响 | 第36-39页 |
1. 内容的错误表达带来的迷茫心理 | 第36页 |
2. 过度广告植入带来的躲避和防卫心理 | 第36-37页 |
3. 监管不严格带来的误导心理 | 第37-39页 |
五、 基于受众心理对微电影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 第39-42页 |
(一) 坚持内容多样,剧情至上,创意合理 | 第39-40页 |
(二) 遵循艺术先于商业的核心原则 | 第40页 |
(三) 完善法律制度监管,行业道德自律 | 第40-41页 |
(四) 提升受众自身的媒介素养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