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运带式输送机液压软制动系统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下运带式输送机制动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对液压制动方式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下运带式输送机液压软制动系统的总体分析 | 第17-29页 |
2.1 下运带式输送机运行的特点 | 第17-18页 |
2.1.1 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制动特性要求 | 第17-18页 |
2.1.2 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电机的工作特点 | 第18页 |
2.2 液压软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方式 | 第18-21页 |
2.2.1 液压软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2.2.2 安装布置方式 | 第20-21页 |
2.3 液压软制动系统的工况分析 | 第21-24页 |
2.3.1 辅助启动工况分析 | 第21-22页 |
2.3.2 正常运行工况分析 | 第22页 |
2.3.3 制动工况分析 | 第22-24页 |
2.4 下运带式输送机制动过程的分析计算 | 第24-28页 |
2.4.1 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2.4.2 制动过程系统的发热分析 | 第26-27页 |
2.4.3 制动过程的打滑分析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液压软制动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29-47页 |
3.1 液压软制动系统关键元件的仿真分析 | 第29-37页 |
3.1.1 压力补偿型电磁比例调速阀的仿真分析 | 第29-33页 |
3.1.2 插装式换向阀的仿真分析 | 第33-37页 |
3.2 制动变量泵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37-44页 |
3.2.1 制动变量泵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37-38页 |
3.2.2 变量控制阀的仿真分析 | 第38-41页 |
3.2.3 制动变量泵的仿真分析 | 第41-44页 |
3.3 液压软制动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44-46页 |
3.3.1 建立液压软制动系统的AMESim模型 | 第44-45页 |
3.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液压软制动系统模糊PID控制的研究 | 第47-63页 |
4.1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原理 | 第47-51页 |
4.1.1 PID控制原理 | 第47-48页 |
4.1.2 数字PID控制器原理 | 第48-49页 |
4.1.3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原理 | 第49-51页 |
4.2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51-55页 |
4.2.1 模糊控制原理 | 第51-53页 |
4.2.2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控制规则的建立 | 第53-55页 |
4.3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 第55-58页 |
4.3.1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 第55-56页 |
4.3.2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仿真分析 | 第56-58页 |
4.4 液压软制动系统的控制模型及实现 | 第58-61页 |
4.4.1 液压软制动系统的控制模型 | 第58-59页 |
4.4.2 液压软制动系统控制过程的实现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液压软制动系统的试验研究 | 第63-77页 |
5.1 试验目的和意义 | 第63页 |
5.2 试验内容及其要求 | 第63-64页 |
5.2.1 试验内容 | 第63-64页 |
5.2.2 试验要求 | 第64页 |
5.3 试验系统的设计 | 第64-69页 |
5.3.1 模拟试验系统的设计 | 第64-66页 |
5.3.2 检测监控元件工作原理 | 第66-69页 |
5.4 设计试验步骤 | 第69-70页 |
5.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5.5.1 空载油液温升及最大承压试验 | 第70-71页 |
5.5.2 输出制动力矩的试验 | 第71-72页 |
5.5.3 制动工况模拟试验 | 第72-74页 |
5.6 工业性应用的研究 | 第74-7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7-7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