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线路设计论文--城市道路及其设计论文

城市快速路主辅路出口设置安全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3 问题的提出第12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5 关键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二章 主辅路出口区域交通数据采集与分析第14-27页
    2.1 数据采集第14-17页
        2.1.1 调查目的第14页
        2.1.2 数据采集点第14-16页
        2.1.3 调查车型第16页
        2.1.4 样本量的选取第16页
        2.1.5 调查设备第16-17页
    2.2 主线交通量和服务水平第17页
    2.3 临近出口处主线运行速度特征分析第17-20页
    2.4 辅路运行速度特征分析第20-21页
    2.5 分流点驶出速度分布特征分析第21-25页
    2.6 车辆驶出位置分布特征分析第25-26页
    2.7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主辅路出口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第27-33页
    3.1 出口区域行车特征分析第27页
    3.2 减速车道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第27-30页
        3.2.1 减速车道的形式及定义第27-28页
        3.2.2 减速车道存在的安全问题第28-30页
    3.3 出口端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第30-31页
        3.3.1 出口端部安全性分析第30页
        3.3.2 驾驶员驾驶特性的影响第30-31页
    3.4 其它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第31-32页
        3.4.1 主线线形第31页
        3.4.2 主辅路车道数第31-32页
        3.4.3 安全行车意识第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主辅路出口减速车道设计优化研究第33-46页
    4.1 渐变段减速试验设计第33-35页
        4.1.1 试验内容和目的第33页
        4.1.2 试验仪器第33-34页
        4.1.3 试验人员第34-35页
    4.2 试验结果有效性分析第35-38页
        4.2.1 试验结果原始数据第35页
        4.2.2 样本分布检验第35-36页
        4.2.3 室内试验与实地观测结果差异性检验第36-37页
        4.2.4 试验方案差异性检验第37-38页
        4.2.5 非参数检验结果第38页
    4.3 渐变段长度分析第38-41页
        4.3.1 影响因素方差分析第38-39页
        4.3.2 减速特性分析第39-41页
        4.3.3 渐变段长度推荐值第41页
    4.4 减速车道长度优化分析第41-44页
        4.4.1 减速关键参数第41-42页
        4.4.2 安全减速长度计算第42页
        4.4.3 减速长度试验修正第42-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主辅路出口端部设置优化研究第46-62页
    5.1 基于驾驶员生心理特性的行车试验第46-47页
        5.1.1 试验的内容和目的第46页
        5.1.2 试验仪器第46-47页
        5.1.3 试验人员第47页
    5.2 表征紧张程度的生心理指标选取第47-49页
        5.2.1 生心理指标简介第47-48页
        5.2.2 线形敏感参数的选取第48-49页
    5.3 室内外生心理试验差异性检验第49-52页
        5.3.1 生心理指标数值差异性检验第49-50页
        5.3.2 生心理指标变化率差异性检验第50-52页
    5.4 生心理综合指标分析第52-57页
        5.4.1 主成分分析法第52-53页
        5.4.2 无量纲化处理第53-54页
        5.4.3 主成分分析过程第54-55页
        5.4.4 生心理指标安全阈值界定第55-57页
    5.5 出口几何指标优化分析第57-61页
        5.5.1 室内试验方案检验分析第57-58页
        5.5.2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安全性分析第58-60页
        5.5.3 出口几何设计指标优化建议第60-61页
    5.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研究成果有效性验证第62-67页
    6.1 VISSIM仿真模型第62-64页
        6.1.1 VISSIM简介第62页
        6.1.2 CAD模型建立第62-63页
        6.1.3 模型参数标定第63-64页
    6.2 交通仿真结果分析第64-65页
    6.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7.1 研究结论第67-68页
    7.2 研究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工升降机轿厢人数统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再生制动的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