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辣椒的生产概况 | 第11页 |
1.2 辣椒中主要营养成分 | 第11-12页 |
1.3 影响辣椒耐贮运性的因素 | 第12-15页 |
1.3.1 品种与熟性 | 第12页 |
1.3.2 栽培管理和采收时期 | 第12-13页 |
1.3.3 采后处理措施 | 第13-14页 |
1.3.4 贮藏温度和相对湿度 | 第14-15页 |
1.4 辣椒采后损失的主要原因 | 第15-16页 |
1.5 辣椒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 | 第16-19页 |
1.5.1 果实硬度的变化 | 第16页 |
1.5.2 呼吸作用和乙烯释放的变化 | 第16-17页 |
1.5.3 辣椒果实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 第17-18页 |
1.5.4 可溶性果胶的变化 | 第18页 |
1.5.5 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 | 第18-19页 |
1.6 辣椒贮运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7 耐贮性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2 不同品种辣椒运输特性研究 | 第21-30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主要仪器与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2.1.3 实验内容 | 第22页 |
2.1.4 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2.2.1 供试辣椒品种的果实性状 | 第23-24页 |
2.2.2 辣椒果实运输中的主要损耗分析 | 第24-26页 |
2.2.3 辣椒果实性状与运输期间主要损耗的关系 | 第26-28页 |
2.3 讨论 | 第28-30页 |
3 辣椒贮藏生理研究 | 第30-48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3.1.2 主要仪器与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1.3 实验内容 | 第31页 |
3.1.4 测定方法 | 第31-3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6页 |
3.2.1 辣椒果实贮藏中主要损耗分析 | 第34-36页 |
3.2.2 不同果型对辣椒果实贮藏损耗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3 辣椒果实性状与果实贮藏损耗的关系 | 第38-40页 |
3.2.4 不同品种辣椒果实贮藏中营养品质的变化 | 第40-41页 |
3.2.5 辣椒果实性状与果实贮藏中营养品质的关系 | 第41-44页 |
3.2.6 辣椒营养成分含量对果实贮藏中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 讨论 | 第46-48页 |
4 不同包装处理对辣椒贮藏的影响 | 第48-56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4.1.2 主要仪器与数据处理 | 第48-49页 |
4.1.3 实验内容 | 第49页 |
4.1.4 测定方法 | 第49-5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4.2.1 不同包装对辣椒果实失重的影响 | 第51页 |
4.2.2 不同包装对辣椒后熟转红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3 不同包装对辣椒腐烂的影响 | 第52-54页 |
4.2.4 不同包装对辣椒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 讨论 | 第55-5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及后续研究计划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