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1页 |
| 1.1.1 课题背景 | 第8-10页 |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6页 |
| 1.2.1 双向启动子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 1.2.2 高通量测序数据 | 第15-16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多细胞系中双向启动子的识别 | 第18-34页 |
| 2.1 数据准备 | 第18页 |
| 2.2 双向转录基因对的确定 | 第18页 |
| 2.3 表达基因启动子附近 RNA 聚合酶 II 的分布 | 第18-22页 |
| 2.4 双向启动子附近 RNA 聚合酶 II 的分布 | 第22-24页 |
| 2.5 粒子群算法及在本问题中的改进 | 第24-27页 |
| 2.6 模拟双向启动子 | 第27-32页 |
| 2.7 根据优化参数对调控区域的识别 | 第32-33页 |
| 2.8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转录因子结合偏好性分析 | 第34-51页 |
| 3.0 预备知识 | 第34-36页 |
| 3.1 本文涉及的转录因子 | 第36-38页 |
| 3.2 单个转录因子对双向启动子的影响 | 第38-41页 |
| 3.3 不同转录因子在双向启动子区域的结合能力分析 | 第41-45页 |
| 3.4 转录因子关联分析 | 第45-5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双向启动子中 DNA 甲基化调控信号分析 | 第51-57页 |
| 4.1 预备知识 | 第51-53页 |
| 4.2 本文使用的 DNA 甲基化数据 | 第53-54页 |
| 4.3 DNA 甲基化对双向启动子的影响 | 第54-5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系统设计 | 第57-65页 |
| 5.1 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57-59页 |
| 5.2 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59-60页 |
| 5.3 结果的展示 | 第60-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