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一、引言 | 第11-25页 |
| 1、错误记忆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1.1、错误记忆的研究历史 | 第11-12页 |
| 1.2、错误记忆的经典研究范式:DRM范式 | 第12-13页 |
| 2、错误记忆的通道效应 | 第13-17页 |
| 2.1、呈现通道对成人错误记忆的影响 | 第13-15页 |
| 2.2、呈现通道对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 | 第15页 |
| 2.3、呈现通道对老年人错误记忆的影响 | 第15-17页 |
| 3、项目特异性加工的影响 | 第17-19页 |
| 3.1、项目特异性加工对成年人错误记忆的影响 | 第17-18页 |
| 3.2、项目特异性加工对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 | 第18-19页 |
| 3.3、项目特异性加工对老年人错误记忆的影响 | 第19页 |
| 4、错误记忆的认知机制 | 第19-21页 |
| 4.1、内隐激活反应假设 | 第20页 |
| 4.2、模糊痕迹理论 | 第20-21页 |
| 4.3、来源监测理论 | 第21页 |
| 4.4、激活-监测理论 | 第21页 |
| 5、通道效应及项目特异性编码的认知机制 | 第21-25页 |
| 5.1、后期校正(late correction):特异性启发式 | 第22-23页 |
| 5.2、前期选择(early selection):贫乏的关系编码 | 第23-25页 |
|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5-28页 |
| 1、问题的提出 | 第25-27页 |
| 1.1、被试群体与通道效应的关系问题 | 第25页 |
| 1.2、主动建构的项目特异性编码及其影响机制问题 | 第25-26页 |
| 1.3、呈现通道与项目特异性编码的交互作用问题 | 第26-27页 |
| 2、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 三、实验 | 第28-58页 |
| 1、实验一:不同年龄下的错误记忆通道效应 | 第28-42页 |
| 1.1、被试 | 第28页 |
| 1.2、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 1.3、实验设计 | 第29页 |
| 1.4、实验程序 | 第29-31页 |
| 1.5、实验结果 | 第31-37页 |
| 1.6、讨论一 | 第37-42页 |
| 2、实验二:项目特异性加工、呈现通道对不同年龄错误记忆的影响 | 第42-58页 |
| 2.1、被试 | 第42-43页 |
| 2.2、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2.3、实验设计 | 第43页 |
| 2.4、实验程序 | 第43-44页 |
| 2.5、结果 | 第44-51页 |
| 2.6、讨论二 | 第51-58页 |
| 四、总讨论 | 第58-64页 |
| 1、年龄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 第58-60页 |
| 2、呈现通道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 第60-61页 |
| 3、项目特异性加工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 第61-64页 |
| 五、结论 | 第64-65页 |
| 六、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 附录 | 第75-76页 |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