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问题的产生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3-15页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第15-16页
        1.3.1 基本思路第15页
        1.3.2 逻辑结构第15-16页
2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第16-22页
    2.1 债权人相关涵义第16-18页
        2.1.1 债权人的概念界定第16页
        2.1.2 债权人银行的概念界定第16-18页
    2.2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第18-22页
        2.2.1 公司治理第18-19页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19-20页
        2.2.3 代理成本理论第20-22页
3.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22-32页
    3.1 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第22-24页
    3.2 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行性第24-26页
        3.2.1 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第24-25页
        3.2.2 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第25-26页
    3.3 国外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评析第26-32页
        3.3.1 银行主导模式-德日为主第26-27页
        3.3.2 市场导向模式-英美为主第27-29页
        3.3.3 内部人控制模式第29页
        3.3.4 对于几种治理模式的评价及启示第29-32页
4. 我国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32-38页
    4.1 我国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现状第32-34页
        4.1.1 我国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一般途径第32-33页
        4.1.2 我国的主办银行制度第33-34页
    4.2 我国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第34-38页
        4.2.1 理论认识问题第34-35页
        4.2.2 债权人银行与政府关系问题第35页
        4.2.3 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保护问题第35-38页
5 我国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与机制构造的建议第38-44页
    5.1 从债权人银行、企业、政府三者关系入手鼓励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第38-39页
        5.1.1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改善第38页
        5.1.2 加强银行的独立性,减小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第38-39页
        5.1.3 借鉴德日模式,完善我国的主办银行制度第39页
    5.2 构建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构建第39-42页
        5.2.1 以资产负债率高低作为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标尺第39-40页
        5.2.2 债权人银行进入公司监事会制度第40-41页
        5.2.3 增强对借出款项的约束第41-42页
    5.3 从法律上保障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第42-44页
6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研究
下一篇: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