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权众筹中投资者法律保护机制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中国股权众筹的发展及投资者保护的动因 | 第12-19页 |
2.1 股权众筹的产生与发展 | 第12-13页 |
2.2 股权众筹的运行模式 | 第13-15页 |
2.2.1 有限合伙模式 | 第13-14页 |
2.2.2 “领投+跟投”模式 | 第14页 |
2.2.3 直接股东模式 | 第14-15页 |
2.3 股权众筹内部法律关系 | 第15-16页 |
2.4 投资者保护的动因 | 第16-19页 |
2.4.1 投资者容易遭受欺诈 | 第16页 |
2.4.2 投资者抗风险能力弱 | 第16-17页 |
2.4.3 投资者的积极性决定了股权众筹的发展 | 第17-19页 |
3 股权众筹中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 第19-23页 |
3.1 股权众筹合法性风险 | 第19-20页 |
3.2 信息不对称导致欺诈的风险 | 第20-21页 |
3.3 资金存管的风险 | 第21-22页 |
3.4 信息泄露的风险 | 第22-23页 |
4 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及其不足 | 第23-28页 |
4.1 我国股权众筹的立法进程 | 第23-24页 |
4.2 我国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规定及不足 | 第24-28页 |
4.2.1 缺乏对股权众筹法的立法认定 | 第24-25页 |
4.2.2 公开宣传禁令的限制 | 第25-26页 |
4.2.3 对合格投资人的限定多有弊端 | 第26页 |
4.2.4 股权众筹平台权利义务不明确 | 第26-27页 |
4.2.5 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5 美国投资者保护的法律机制考察分析 | 第28-37页 |
5.1 美国法的保护体系 | 第28-35页 |
5.1.1 获许投资者的划分 | 第29-30页 |
5.1.2 创新的股权众筹平台——集资门户 | 第30-32页 |
5.1.3 发行注册豁免 | 第32-34页 |
5.1.4 公开劝诱解禁 | 第34-35页 |
5.2 法律移植的考察分析与启示 | 第35-37页 |
6 完善我国股权众筹中投资者法律保护机制的建议 | 第37-45页 |
6.1 融资者层面的制度设计 | 第37-40页 |
6.1.1 推进股权众筹合法化 | 第37-38页 |
6.1.2 设计小额发行豁免制度 | 第38-39页 |
6.1.3 信息披露义务 | 第39-40页 |
6.2 投资者层面的制度设计 | 第40-42页 |
6.2.1 合格投资者制度 | 第40-41页 |
6.2.2 投资者的冷静期制度 | 第41-42页 |
6.3 股权众筹平台层面的投资者法律保护 | 第42-45页 |
6.3.1 平台准入 | 第42页 |
6.3.2 信息审核与披露 | 第42-43页 |
6.3.3 完善投资者资金托管制度 | 第43-44页 |
6.3.4 众筹平台行为规范 | 第44-45页 |
7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