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景观区设计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背景分析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4.1 案例研究法 | 第12页 |
1.4.2 系统整合法 | 第12-15页 |
第2章 高速公路中的景观概念 | 第15-27页 |
2.1 高速公路景观概述 | 第16-17页 |
2.2 有关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探讨研究 | 第17-18页 |
2.3 高速公路景观的案例研究 | 第18-27页 |
2.3.1 国外高速公路景观区设计 | 第19-24页 |
2.3.2 国内高速公路景观区设计 | 第24-27页 |
第3章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 第27-41页 |
3.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要素和造型 | 第27-29页 |
3.1.1 高速公路选择线路的要素 | 第28页 |
3.1.2 高速公路景观造型 | 第28-29页 |
3.2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结构 | 第29-30页 |
3.3 高速景观设计原则和理念 | 第30-37页 |
3.3.1 设计原则 | 第30-33页 |
3.3.2 设计理念 | 第33-35页 |
3.3.3 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 | 第35-36页 |
3.3.4 公路通过带的景观空间 | 第36-37页 |
3.4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 | 第37页 |
3.4.1 曲线定线法 | 第37页 |
3.4.2 全线排水设计 | 第37页 |
3.4.3 窗式护坡、水泥护坡 | 第37页 |
3.4.4 一桥一景 | 第37页 |
3.5 高速公路路线空间造型 | 第37-41页 |
3.5.1 交叉口造型 | 第38-39页 |
3.5.2 结构物景观造型 | 第39页 |
3.5.3 服务性设施造型 | 第39-41页 |
第4章 高速公路的人文景观设计 | 第41-49页 |
4.1 高速公路人文景观的设计原则 | 第41页 |
4.1.1 因地制宜为前提 | 第41页 |
4.1.2 环境保护为基础 | 第41页 |
4.1.3 美学理论为指导 | 第41页 |
4.2 人文景观与公路建设的关系研究 | 第41-43页 |
4.2.1 景观敏感区的位置的确定 | 第42页 |
4.2.2 景观表现形式、材质的选择 | 第42页 |
4.2.3 景观设置的间距、密度研究 | 第42-43页 |
4.2.4 景观尺度与行车速度的关系 | 第43页 |
4.2.5 景观与行车安全的研究 | 第43页 |
4.3 文化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 第43-49页 |
4.3.1 高速公路景观序列构成 | 第43-44页 |
4.3.2 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设计 | 第44-49页 |
第5章 高速公路与生态景观保护 | 第49-59页 |
5.1 高速公路的发展趋势 | 第49页 |
5.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 第49-50页 |
5.3 物种、材料等景观的改造 | 第50-52页 |
5.3.1 隔离带景观 | 第50-51页 |
5.3.2 立交桥景观 | 第51页 |
5.3.3 两侧带状景观 | 第51页 |
5.3.4 边坡地被景观 | 第51页 |
5.3.5 休息站景观 | 第51-52页 |
5.4 控制噪音的措施 | 第52-53页 |
5.4.1 栽种除噪绿化带 | 第53页 |
5.4.2 声屏障的设置 | 第53页 |
5.4.3 低噪音路面 | 第53页 |
5.5 防护、排水工程的环保措施 | 第53-54页 |
5.6 桥梁、隧道的布设——以西汉高速为例 | 第54-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