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附录:缩略词表 | 第10-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丁二烯 | 第15-21页 |
1.1.1 概述 | 第15-16页 |
1.1.2 毒性和致癌性 | 第16-18页 |
1.1.3 代谢 | 第18-21页 |
1.2 异戊二烯 | 第21-24页 |
1.2.1 概述 | 第21-22页 |
1.2.2 毒性和致癌性 | 第22-23页 |
1.2.3 代谢 | 第23-2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1 CBO 与 dG 的反应研究 | 第24页 |
1.3.2 异戊二烯三种代谢物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 | 第25-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2.1.2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25-26页 |
2.1.3 溶液配制 | 第26-27页 |
2.2 技术手段 | 第27-33页 |
2.2.1 高效液相色谱 | 第27-29页 |
2.2.2 细胞培养 | 第29页 |
2.2.3 相对克隆效率 | 第29-30页 |
2.2.4 MTT 实验 | 第30-31页 |
2.2.5 标准彗星实验 | 第31-33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33页 |
2.4 实验程序 | 第33-36页 |
2.4.1 dG 与 CBO 反应时间序列 | 第33页 |
2.4.2 产物制备 | 第33-34页 |
2.4.3 产物的酸水解 | 第34页 |
2.4.4 产物间转化 | 第34页 |
2.4.5 细胞毒性检测 | 第34页 |
2.4.6 遗传毒性检测 | 第34-36页 |
第三章 dG 与 CBO 反应性分析及酸水解产物分离和结构鉴定 | 第36-55页 |
3.1 dG 与 CBO 在不同 pH 条件下的反应研究 | 第36-42页 |
3.1.1 在 pH 7.4,37 ℃的反应情况 | 第36-38页 |
3.1.2 在 pH 10,37 ℃的反应情况 | 第38-40页 |
3.1.3 在 pH 4.0,37 ℃的反应情况 | 第40-41页 |
3.1.4 小结 | 第41-42页 |
3.2 dG 与 CBO 反应产物制备分离和结构鉴定 | 第42-46页 |
3.2.1 dG 与 CBO 反应主要产物制备分离 | 第42-43页 |
3.2.2 dG-3 结构鉴定 | 第43-46页 |
3.3 dG 与 CBO 反应产物的酸水解产物鉴定 | 第46-50页 |
3.3.1 dG-5/6b 结构鉴定 | 第46-50页 |
3.3.2 小结 | 第50页 |
3.4 产物之间转化关系验证 | 第50-55页 |
3.4.1 dG-5/6b 向 dG-5/6a 转化关系验证 | 第50-52页 |
3.4.2 dG-5/6 向 dG-1 的转化关系验证 | 第52-53页 |
3.4.3 dG-1 的酸水解 | 第53-54页 |
3.4.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异戊二烯三种代谢物的细胞和遗传毒性 | 第55-70页 |
4.1 三种代谢物的细胞毒性 | 第55-58页 |
4.1.1 MTT 实验检测三种代谢物的急性细胞毒性 | 第55-57页 |
4.1.2 相对克隆效率检测三种代谢物的慢性细胞毒性 | 第57-58页 |
4.2 三种代谢物引起的 DNA 损伤 | 第58-61页 |
4.2.1 三种代谢物诱导 L02 细胞 DNA 损伤的浓度效应 | 第58-59页 |
4.2.2 三种代谢物诱导 L02 细胞 DNA 损伤的时间效应 | 第59-61页 |
4.3 MBO 诱导 DNA 交联的验证 | 第61-63页 |
4.4 IP-1,2-O 的水解作用对其遗传毒性的影响 | 第63-65页 |
4.5 丁二烯和异戊二烯代谢物的遗传毒性比较 | 第65-66页 |
4.6 细胞暴露于 MBO 后 DNA 的修复 | 第66-67页 |
4.7 结果讨论 | 第67-68页 |
4.8 结论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