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20页 |
1.1.1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 | 第13页 |
1.1.2 科学概念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 | 第13-14页 |
1.1.3 迷思概念影响科学概念的有效传递,备受关注 | 第14-15页 |
1.1.4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1.5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1.5.1 国内迷思概念研究整体趋势分析 | 第16-17页 |
1.1.5.2 生物学迷思概念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2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1 文献分析法 | 第20-21页 |
1.3.2 文本分析法 | 第21页 |
1.3.3 调查研究法 | 第21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1.4.2 实践意义 | 第21-22页 |
2 理论综述 | 第22-31页 |
2.1 理论依据 | 第22-26页 |
2.1.1 概念定义 | 第22-23页 |
2.1.2 概念教学五要素 | 第23页 |
2.1.3 概念表征 | 第23-24页 |
2.1.4 概念转变理论 | 第24-25页 |
2.1.5 自我解释策略 | 第25-26页 |
2.2 概念的界定 | 第26-31页 |
2.2.1 人体四大系统 | 第26页 |
2.2.2 科学概念与子概念 | 第26页 |
2.2.3 迷思概念 | 第26-30页 |
2.2.3.1 迷思概念的辨析 | 第28-29页 |
2.2.3.2 迷思概念的成因 | 第29-30页 |
2.2.4 关联分析 | 第30-31页 |
3 研究内容与结果 | 第31-80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31-32页 |
3.2 文本研究 | 第32-52页 |
3.2.1 研究内容的确定 | 第32-33页 |
3.2.2 四大系统科学概念梳理 | 第33-36页 |
3.2.3 四大系统科学概念片段划分 | 第36-41页 |
3.2.4 四大系统科学概念示意图模型构建 | 第41-49页 |
3.2.5 四大系统迷思概念探查工具编制 | 第49-52页 |
3.3 实践研究——迷思概念探查 | 第52-64页 |
3.3.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52-53页 |
3.3.2 调查研究 | 第53页 |
3.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3-64页 |
3.3.3.1 问卷检验 | 第53-54页 |
3.3.3.2 问卷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54-64页 |
3.4 实践研究——迷思概念的转变 | 第64-80页 |
3.4.1 访谈文本分析 | 第64-74页 |
3.4.2 数据关联分析 | 第74-78页 |
3.4.3 研究内容的选择 | 第78-79页 |
3.4.4 教学策略的选择 | 第79页 |
3.4.5 教学流程 | 第79-80页 |
4 研究结论 | 第80-82页 |
4.1 关于学生头脑中的迷思概念 | 第80-81页 |
4.1.1 四大系统迷思概念的主要类型 | 第80页 |
4.1.2 四大系统迷思概念的主要形成原因 | 第80-81页 |
4.1.3 四大系统迷思概念的关联性 | 第81页 |
4.2 关于迷思概念的转变 | 第81-82页 |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1 | 第87-94页 |
附录2 | 第94-99页 |
附录3 | 第99-105页 |
附录4 | 第105-108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