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重庆地区绿色办公建筑后评估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绿色建筑后评估研究的必要性 | 第8-9页 |
1.1.2 选择绿色办公建筑进行研究的合理性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后评估相关文献调研 | 第10-18页 |
1.2.1 国内外相关绿色建筑标准 | 第10-12页 |
1.2.2 绿色建筑后评估基础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绿色建筑能耗方面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4 国内外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方面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5 物业管理水平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调研测试基本情况 | 第20-28页 |
2.1 所选调研测试项目概况 | 第20-22页 |
2.2 调研测试基本情况 | 第22-28页 |
2.2.1 测试基本情况 | 第22-25页 |
2.2.2 调研基本情况 | 第25-28页 |
3 绿色办公建筑能耗现状及相关研究 | 第28-70页 |
3.1 能耗现状 | 第28-37页 |
3.1.1 总能耗研究 | 第29-35页 |
3.1.2 分项能耗研究 | 第35-36页 |
3.1.3 绿色办公建筑能耗现状小结 | 第36-37页 |
3.2 各节能技术实际运行情况及节能率 | 第37-66页 |
3.2.1 各项目所用技术及分项能耗情况 | 第37-39页 |
3.2.2 照明插座部分实际运行情况及技术节能率 | 第39-50页 |
3.2.3 空调部分实际运行情况及技术节能率 | 第50-66页 |
3.3 基于节能率的后评估现场查勘要点 | 第66-70页 |
4 绿色建筑室内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70-118页 |
4.1 室内热湿环境 | 第70-83页 |
4.1.1 客观测试 | 第70-73页 |
4.1.2 主观调研 | 第73-80页 |
4.1.3 现状分析 | 第80-83页 |
4.2 室内光环境 | 第83-89页 |
4.2.1 客观测试 | 第83-84页 |
4.2.2 主观调研 | 第84-86页 |
4.2.3 现状分析 | 第86-89页 |
4.3 室内声环境 | 第89-97页 |
4.3.1 客观测试 | 第89-90页 |
4.3.2 主观调研 | 第90-93页 |
4.3.3 现状分析 | 第93-97页 |
4.4 室内空气品质 | 第97-115页 |
4.4.1 客观测试 | 第97-105页 |
4.4.2 主观调研 | 第105-110页 |
4.4.3 现状分析 | 第110-115页 |
4.5 基于主客观评价的室内环境部分后评估要点 | 第115-118页 |
5 解决现状的关键点及后评估指标体系 | 第118-130页 |
5.1 现状及原因分析总结 | 第118-123页 |
5.1.1 能耗方面 | 第118-119页 |
5.1.2 室内环境方面 | 第119-123页 |
5.2 解决现状的关键点 | 第123-126页 |
5.2.1 加强建筑从设计到运行的全方位管理 | 第123-124页 |
5.2.2 严格绿色建筑评审过程 | 第124-125页 |
5.2.3 对于标准修订的建议 | 第125-126页 |
5.3 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后评估指标体系 | 第126-13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3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8页 |
附录 | 第138-141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8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编写的标准与专著 | 第138页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38页 |
D. 调查问卷 | 第138-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