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配电低压台区三相负载自动平衡研究及应用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三相不平衡治理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山东配网大数据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三相不平衡的原因分析和计算方法 | 第17-23页 |
2.1 三相不平衡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2 三相不平衡的产生原因 | 第18-20页 |
2.3 三相不平衡的危害 | 第20-21页 |
2.3.1 对配电变压器的危害 | 第20-21页 |
2.3.2 电动机效率降低 | 第21页 |
2.3.3 对发电机的危害 | 第21页 |
2.3.4 对电力用户的危害 | 第21页 |
2.4 三相不平衡改善措施 | 第21-22页 |
2.5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的三相不平衡识别与分析 | 第23-41页 |
3.1 配电网运行监测大数据 | 第23-27页 |
3.1.1 配网智能运行监控平台简介 | 第23-24页 |
3.1.2 三相不平衡大数据识别 | 第24-27页 |
3.2 聊城市三相不平衡分析 | 第27-39页 |
3.2.1 聊城市三相不平衡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3.2.2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三相不平衡治理原则 | 第30-35页 |
3.2.3 人工均匀负荷 | 第35-37页 |
3.2.4 集装表箱的三相四线改造 | 第37-39页 |
3.3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三相负载自动平衡系统研究 | 第41-57页 |
4.1 三相负载自动平衡系统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4.2 三相负载自动平衡系统构成 | 第42-45页 |
4.3 基于多路载波的通信方案研究 | 第45-47页 |
4.4 三相负载自动平衡算法研究 | 第47-54页 |
4.4.1 多目标最优换相数学模型 | 第47-50页 |
4.4.2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 | 第50-54页 |
4.5 单相负荷切换开关技术 | 第54-55页 |
4.6 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三相负载自动平衡系统应用 | 第57-65页 |
5.1 张七台区概况 | 第57页 |
5.2 张七台区三相不平衡分析 | 第57-59页 |
5.3 张七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案 | 第59-62页 |
5.4 实施效果 | 第62-63页 |
5.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5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