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选举人团制度研究--以2016年总统大选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2.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结构安排 | 第16页 |
第一章 选举人团制度与2016年总统选举 | 第16-36页 |
第一节 选举人团制度 | 第16-21页 |
一、选举人团制度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选举人团制度的确立及演变 | 第17-21页 |
(一)选举人团制度确立的背景 | 第17-20页 |
(二)选举人团制度的演变 | 第20-21页 |
第二节 2016年的总统选举 | 第21-36页 |
一、美国的总统预选制度 | 第21-24页 |
(一)预选制度 | 第21-22页 |
(二)两党党内预选 | 第22-23页 |
(三)活跃的第三党派 | 第23-24页 |
二、两党竞争 | 第24-29页 |
(一)两党候选人竞争选举人票 | 第24-26页 |
(二)两党主张的区别与“趋同” | 第26-27页 |
(三)选情分析 | 第27-29页 |
三、选举结果 | 第29-36页 |
(一)选举人团的计票与投票 | 第29-30页 |
(二)结果及其公布 | 第30-32页 |
(三)2016年选举人团制度的运作 | 第32-36页 |
第二章 选举人团制度的利与弊 | 第36-51页 |
第一节 选举人团制度的益处 | 第37-40页 |
一、维护两党制和政治稳定 | 第37-38页 |
二、维护联邦主义原则 | 第38页 |
三、调和多种利益诉求 | 第38-39页 |
四、完成美国民主选举的目标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选举人团制度的弊端 | 第40-51页 |
一、选民票与选举人票的割裂 | 第40-42页 |
二、选票价值不等 | 第42-43页 |
三、“胜者全得”的弊端 | 第43-49页 |
(一)各州地位不平等 | 第43-46页 |
(二)各党地位的不平等 | 第46-48页 |
(三)巨大的选票浪费与抑制投票率 | 第48-49页 |
四、“不忠选举人”的产生 | 第49-50页 |
五、众议院选举中一州一票的规定 | 第50-51页 |
第三章 选举人团制度的前景展望与反思评价 | 第51-65页 |
第一节 选举人团制度的前景展望 | 第51-62页 |
一、选举区制 | 第51-55页 |
二、比例代表制 | 第55-58页 |
三、直接选举制 | 第58-62页 |
第二节 对选举人团制度的反思与评价 | 第62-65页 |
一、对选举人团制度的反思 | 第62-64页 |
二、对选举人团制度的评价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