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 | 第12-14页 |
2.1 碳纳米管的基本结构 | 第12页 |
2.2 碳纳米管的特性 | 第12-14页 |
3. 碳纳米管功能化修饰 | 第14-17页 |
3.1 碳纳米管的共价修饰 | 第14-16页 |
3.2 碳纳米管的非共价修饰 | 第16-17页 |
4. 碳纳米管作为抗肿瘤药物运输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4.1 小分子药物—阿霉素 | 第18-19页 |
4.2 小分子药物—紫杉醇类 | 第19-20页 |
4.3 蛋白质和基因药物 | 第20-21页 |
5. 本文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1-25页 |
第二章 单壁碳纳米管的功能化修饰 | 第25-38页 |
1. 引言 | 第25-26页 |
2. 仪器与材料 | 第26-27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3.1 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氧化 | 第27页 |
3.2 壳聚糖修饰单壁碳纳米管(CS-SWCNT) | 第27页 |
3.3 单壁碳纳米管的表征 | 第27-28页 |
3.4 载体材料对细胞活力的影响(MTT 法) | 第28-29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4.1 氧化条件对 SWCNT 氧化的影响 | 第29-31页 |
4.2 壳聚糖修饰的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表征 | 第31-35页 |
4.3 载体材料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35-3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RGD 偶联壳聚糖修饰载药碳纳米管的构建 | 第38-52页 |
1. 引言 | 第38页 |
2. 仪器与材料 | 第38-3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3.1 单壁碳纳米管负载多西他赛(SWCNT-DTX) | 第39-40页 |
3.2 RGD 偶联壳聚糖修饰载药碳纳米管(RGD-CS-SWCNT-DTX) | 第40-43页 |
3.3 多西他赛体外释放实验 | 第43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4.1 多西他赛载药量的测定 | 第43-46页 |
4.2 RGD-CS- SWCNT-DTX 的评价表征 | 第46-50页 |
4.3 体外药物释放试验 | 第50-51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功能化载药碳纳米管的细胞学评价 | 第52-69页 |
1. 引言 | 第52页 |
2. 仪器和材料 | 第52-53页 |
2.1 试剂和仪器 | 第52-53页 |
2.2 溶液的配制 | 第53页 |
3. 实验内容 | 第53-56页 |
3.1 功能化载药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53页 |
3.2 细胞培养 | 第53-54页 |
3.3 细胞毒性实验 | 第54页 |
3.4 肿瘤细胞对 RGD-CS-SWCNT-DTX 摄取的考察 | 第54-55页 |
3.5 细胞摄取机制的研究 | 第55-56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4.1 细胞毒性试验 | 第56-58页 |
4.2 肿瘤细胞摄取实验 | 第58-62页 |
4.3 细胞摄取机制的考察 | 第62-6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功能化载药碳纳米管体内抗肿瘤评价 | 第69-79页 |
1. 引言 | 第69页 |
2. 仪器和材料 | 第6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3.1 实验动物 | 第69-70页 |
3.2 功能化载药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70页 |
3.3 荷瘤模型建立 | 第70页 |
3.4 荷瘤裸鼠抗肿瘤试验 | 第70页 |
3.5 小动物活体成像 | 第70-71页 |
3.6 统计学分析 | 第71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71-78页 |
4.1 荷瘤裸鼠的体重变化 | 第71-72页 |
4.2 裸鼠抑瘤分析 | 第72-74页 |
4.3 体内靶向性分析 | 第74-76页 |
4.4 组织切片分析 | 第76-78页 |
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