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8页 |
Contents | 第8-12页 |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2-29页 |
2.1 气候变化分析 | 第22-24页 |
2.2 流域水电开发的研究 | 第24-25页 |
2.3 研究方法综述 | 第25-27页 |
2.3.1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的识别方法 | 第25-26页 |
2.3.2 气候变化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3.3 流域水电开发的研究 | 第27页 |
2.4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29-45页 |
3.1 研究流域概况 | 第29-35页 |
3.1.1 九龙江流域自然概况 | 第30-35页 |
3.1.2 九龙江流域人类活动强度 | 第35页 |
3.2 数据及资料来源 | 第35-36页 |
3.2.1 气象水文及恩索指数数据 | 第35-36页 |
3.2.2 GCMs数据 | 第36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36-45页 |
3.3.1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的识别 | 第37-38页 |
3.3.2 气候变化分析方法 | 第38-42页 |
3.3.3 流域水电梯形开发分析方法 | 第42-45页 |
第4章 九龙江流域气候变化和水电开发的水文效应识别 | 第45-51页 |
4.1 指标选择及数据处理 | 第45页 |
4.2 人类活动强度分析及潜在变点分析 | 第45-47页 |
4.3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九龙江水资源总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 讨论 | 第48-49页 |
4.4.1 人类活动强度分析 | 第48-49页 |
4.4.2 九龙江流域水资源量的变化 | 第49页 |
4.5 管理启示 | 第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九龙江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效应 | 第51-66页 |
5.1 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水文效应 | 第51-56页 |
5.1.1 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第51-54页 |
5.1.2 恩索循环对流域水文的影响 | 第54-56页 |
5.2 基于GCMs降尺度模式的气候变化情景分析 | 第56-62页 |
5.2.1 GCMs降尺度模式的构建和验证 | 第56-58页 |
5.2.2 基于HadCM3模型的气候情景分析及其对流域水文条件的影响 | 第58-62页 |
5.3 讨论 | 第62-64页 |
5.4 管理启示 | 第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九龙江流域水电开发的水文效应 | 第66-76页 |
6.1 九江江流域生态水文变化 | 第66-70页 |
6.1.1 九龙江流域生态总体径流变化 | 第66-67页 |
6.1.2 月径流量量变化 | 第67-68页 |
6.1.3 极端径流事件分析 | 第68-69页 |
6.1.4 径流高低脉冲变化 | 第69页 |
6.1.5 径流速率和频率变化 | 第69-70页 |
6.2 基于RVA方法的生态流量管理 | 第70-71页 |
6.3 讨论 | 第71-74页 |
6.3.1 九龙江流域环境流域总体变化 | 第71-72页 |
6.3.2 月径流量变化 | 第72页 |
6.3.3 极端径流事件 | 第72-73页 |
6.3.4 高低脉冲及速率和频率变化 | 第73页 |
6.3.5 九龙江流域生态径流管理 | 第73-74页 |
6.4 管理启示 | 第7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7.1 结论 | 第76-77页 |
7.2 创新点 | 第77页 |
7.3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9页 |
硕士学习期间参加课题与论文发表情况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