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综述 | 第11-17页 |
1 中药指纹图谱 | 第11-12页 |
1.1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谱效相关研究 | 第12页 |
3 当归 | 第12-13页 |
4 血虚与气虚 | 第13-14页 |
4.1 血虚 | 第13页 |
4.2 气虚 | 第13-14页 |
5 香豆素研究现状 | 第14页 |
6 立题依据 | 第14-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当归药材不同提取部分指纹图谱研究 | 第18-34页 |
1.1 仪器与材料 | 第18-19页 |
1.1.1 材料 | 第18-19页 |
1.1.2 仪器 | 第19页 |
1.2 方法与结果 | 第19-32页 |
1.2.1 SCS部分指纹图谱研究 | 第19-24页 |
1.2.2 CTW部分指纹图谱研究 | 第24-28页 |
1.2.3 当归挥发油部分指纹图谱研究 | 第28-32页 |
1.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当归补血、活血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 第34-41页 |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4-35页 |
2.1.1 药材与试剂 | 第34页 |
2.1.2 仪器 | 第34页 |
2.1.3 实验动物 | 第34-35页 |
2.2 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35-40页 |
2.2.1 当归提取物的制备 | 第35页 |
2.2.2 当归不同提取部分对乙酰苯肼(APH)致小鼠血虚的影响 | 第35-36页 |
2.2.3 10批当归药材SCS部分对APH致小鼠血虚作用的比较 | 第36-38页 |
2.2.4 不同产地当归SCS部分的HPLC指纹图谱 | 第38页 |
2.2.5 当归SCS部分指纹图谱特征与药效作用灰关联度分析及关联序 | 第38-40页 |
2.3 讨论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当归补气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 第41-47页 |
3.1 仪器与材料 | 第41页 |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1页 |
3.1.2 仪器 | 第41页 |
3.1.3 实验动物 | 第41页 |
3.2 方法与结果 | 第41-46页 |
3.2.1 当归提取物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2 当归不同提取部分对气虚小鼠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3 10批当归药材CTW对气虚小鼠作用的比较 | 第43-44页 |
3.2.4 不同产地当归药材CTW物的HPLC特征图谱 | 第44页 |
3.2.5 当归药材CTW特征图谱特征与药效作用灰关联度及关联序 | 第44-46页 |
3.3 讨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縮当归丸和当归药材中光毒性化合物香豆素 | 第47-54页 |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7-50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47-49页 |
4.1.2 仪器 | 第49-50页 |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50-53页 |
4.2.1 色谱条件 | 第50页 |
4.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0页 |
4.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0页 |
4.2.4 方法学考察 | 第50-53页 |
4.2.5 样品的含量测定 | 第53页 |
4.3 讨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4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硕士期间主要工作 | 第59-60页 |
发表论文 | 第59页 |
科研项目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