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用人者替代责任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用人者替代责任的基本理论解析第9-14页
    1.1 用人者替代责任的概念界定第9页
    1.2 我国用人者替代责任的形成过程第9-11页
    1.3 用人者替代责任的理论基础第11-14页
        1.3.1 控制与监督理论第11-12页
        1.3.2 “深口袋”理论第12页
        1.3.3 收益与风险一致理论第12-14页
第二章 用人者替代责任的归责原则解析第14-19页
    2.1 归责原则的比较法考察第14-16页
        2.1.1 罗马法中的替代责任第14页
        2.1.2 德国法的替代责任第14-15页
        2.1.3 法国法中的替代责任第15-16页
        2.1.4 日本法中的替代责任第16页
    2.2 我国用人者替代责任的归责原则第16-19页
        2.2.1 立法演变第16-17页
        2.2.2 无过错责任应是我国用人者替代责任的归责原则第17-19页
第三章 用人者替代责任的构成要件分析第19-28页
    3.1 用人者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第19-22页
        3.1.1 雇佣契约理论第19-20页
        3.1.2 控制监督权理论第20-21页
        3.1.3 综合判断理论第21-22页
    3.2 侵权行为是劳动者的职务行为第22-25页
        3.2.1 具体的判断标准第23-25页
    3.3 损害行为是劳动者的侵权行为造成的第25-28页
第四章 用人者替代责任的承担问题分析第28-32页
    4.1 用人者替代责任的外部承担第28-29页
    4.2 用人者替代责任的内部分配第29-30页
    4.3 用人者的抗辩权第30-32页
        4.3.1 用人者不具备为其劳动者侵权行为承担替代责任的构成要件第30-31页
        4.3.2 运用雇员的抗辩事由第31-32页
第五章 我国用人者替代责任的立法现状及完善第32-41页
    5.1 用人替代责任的立法现状及评析第32-36页
        5.1.1 《民法通则》、《民通意见》、《民诉意见》中的用人者替代责任第32页
        5.1.2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的用人者替代责任第32-34页
        5.1.3 《侵权责任法》中的用人者替代责任第34-36页
    5.2 关于完善我国用人者替代责任制度的构想第36-41页
        5.2.1 明确界定“用人单位”、“工作人员”的范围第36-37页
        5.2.2 增加志愿者的用人者替代责任第37-38页
        5.2.3 确立用人者责任险制度第38-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般自首的构成要件分析--以“刘益庆故意杀人案”等为例
下一篇:论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以邓某诉S医院医疗损害赔偿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