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校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研究初探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7-11页
 一、选题缘由第7-8页
 二、有关研究综述第8-9页
 三、论文思路和研究方法第9-11页
第一章 "老有所为"问题的提出第11-20页
   ·"老有所为"的含义第11-14页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第11-12页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第12-14页
   ·"老有所为"的可行性第14-15页
   ·作为积极老龄化的"老有所为"第15-16页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实践第16-20页
     ·国外老年人力资源研究与利用第16-18页
     ·国内老年人力资源利用状况第18-20页
第二章 高校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的意义及可行性第20-28页
   ·高校退休教师的特点第20-21页
   ·高校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的社会意义第21-23页
     ·部分缓释"未富先老"压力第21页
     ·部分缓解人才供需矛盾第21-22页
     ·弥合人才年龄断层,调剂人才结构失衡第22页
     ·以较小成本获得较大收益第22-23页
   ·高校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的自身满足第23-25页
     ·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第23-24页
     ·提升身心健康水平第24-25页
   ·高校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的绩效第25-28页
     ·规模与寿命第25-26页
     ·具备"老有所为"的条件第26-27页
     ·市场经济和劳动方式转变第27-28页
第三章 上海高校退休教师"老有所为"实证分析第28-40页
   ·调查问卷第28-29页
   ·数据分析第29-37页
     ·样本特征第29-31页
     ·"老有所为"现状第31-32页
     ·意愿分析第32页
     ·原因分析第32-33页
     ·影响因素第33-35页
     ·"老有所为"与幸福感第35-36页
     ·调查结论第36-37页
   ·高校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的制约因素第37-40页
     ·观念的约束第37页
     ·缺乏平台和渠道第37-38页
     ·法制环境和相关政策有待改善第38-40页
第四章 对策与建议第40-49页
   ·创造"老有所为"的社会舆论环境第40-42页
     ·走出误区第40-41页
     ·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第41-42页
   ·搭建平台,做好组织工作第42-44页
     ·建立健全高校老年人才组织机构第42页
     ·发挥老教授协会等群众组织的智慧第42-43页
     ·高校退休教师"老有所为"途径探索第43-44页
   ·促进高校退休教师"老有所为"有效运作机制第44-46页
     ·建立高校退休教师人才信息库和人才市场第44-45页
     ·实行弹性年龄退休制度和灵活工作方式第45-46页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第46页
   ·重视高校退休教师在社区的作用第46-49页
注释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上海市高校退休教师"老有所为"调研问卷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研究--以上海为例
下一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权力监督与制约